非常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住“青旅”其实没什么不好,优点: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能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三来可以结伴同行,比较省钱和安全。缺点:大家共用卫生间和浴室(当然是男女分开的),这个比较不方便。
第一次住青旅,记忆里是八月份去甘南,算是一种尝试。在去拉扑楞寺的巴士上,认识了几位背包“驴友”,因为自己事先也没有什么“攻略”和提前安排住宿,他们(有男有女)说打算去住青旅,那就一起吧。
其实那时对“青旅”是什么东东?自己也是一头雾水,不是太清楚,当时是满满的好奇。
到了那里才发现是一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旅社,很大很特别,色彩斑斓的装修,还装饰着经幡,实足藏族的味道,让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其实,青旅多数都很有特色,比较有文艺色彩和有小资情调。
住宿模式偶也不大懂,但价格特便宜,才二、三十块钱一晚。到了住处,进去才发现有四张带有蚊帐的高低床,可以住七、八个人,奇怪地发现,里面居然有个男的,上铺还睡着个女的,当时有点尴尬,但那两个人主动和偶打了招呼。原来住宿形式就像火车上的卧铺。
后来在郎木寺也是如此,房间人更多,更便宜,才十块钱一晚。事后对青旅也做了一些了解,才知道价格不同,住宿形式也不同,有混住的,有男的、女的各住的,也有标间和单间,也有单独带卫生间的,这个要根据个人需求来安排。那次尴尬的经历后,偶再住青旅时,就只住标间。
住青旅,通常都有公共区域,大家可以在那里上网,聊天或者参与一些由店主组织的活动。
在甘南那次,记得那些“驴友”安顿好后,就去市场去买了一些当地的什么肉?牦牛肉?藏香猪肉?忘了,反正是买了后,大伙儿在青旅动手自己做的,AA制,说实话,做得不好吃,肉少人多,没吃出什么味就没了,没什么记忆。
第二天,按他们的攻略,大家去了不远处的大草原,然后去藏民家访:骑马、喝酥油茶、品尝奶渣、青稞酒和青稞饼之类的东西。再就是照相,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和跟团时那种拘谨截然不同,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来自大草原的奔放和自在,真的好不惬意!
后来在郎木寺,由于高反受凉,晚上吃了“驴友”们亲自烹饪的半生不熟的包菜和花菜(可能是高原,所以沸点通常在80度),结果那股腥味让偶狂吐,最后是通过大把大把伤心的眼泪才把“病毒”倾泻完,和晚上吃了开胃的“川菜”才又满血复活。高反会没有胃口。
第二天还是人没劲,那些“驴友”包车去花湖、若尔盖和一些景点,偶没去,而在那边一家“网红”店裹着大藏袍晒太阳喝茶修养。在那,认识了一位独自来自加拿大的女“驴友”,大家交谈甚欢,因为大家流利的英语交流,让别人以为偶也是外宾,后来还闹出一个女生在旁边做翻译的趣事。
晚上大家在一起聊天、喝啤酒?、唱歌。在那里,第一次学跳奔放的“锅庄”(一种藏式集体舞),学唱了草原歌曲《卓玛》,一首偶最喜欢的歌,偶还为大家跳了自编的“印度舞”,引得掌声阵阵。第二天,大家各奔东西,但那次的旅游经历却终身难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和不同。
那样的聚会特别有意思,人们都很热情和友好,也就是从那时起,偶喜欢上了青旅,因为这样的经历是有别于酒店的。
不过,后来也住过几次青旅,感觉也和普通的酒店差不多,想必,青旅有没有趣,还是看遇到什么人?还有店主有没有心去组织?但青旅确实在“自由行”时,提供了很多方便,也可能遇到可以“拼团”的“驴友”,结伴同行可以省钱也更安全。
总之,选择“青旅”还是“酒店”、“正经”还是“不正经”都事在人为,就好比同样是一把刀,你可以用它做好事,也可以用它做坏事,还是看是什么样的人在用?所以,不要轻易去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而轻易下定论。
css3效果旋转,IE查看css,css 给button设置,css 领涨图片重合,css怎么控制边框高度,改写网页css要改吗,scss 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