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一切,都是忠诚的使命。”矮瘦的印春荣眼见毒贩脚踩油门试图强行闯关,遂猛扑过去,一手抓住车的保险杠,一手用枪指着毒贩命其停车。毒贩慌张之下半踩离合,将印春荣一下子推出十几米远。
后来曾有人问印春荣后怕吗?其实那一刻很快,印春荣根本来不及思索,心中只有一个字“抓”,因为如果毒贩冲关成功,等他们再发动车去追就晚了。
人只要经历一次命悬一线就足以刻骨铭心。可对于30余次打入贩毒集团卧底的印春荣来说,很难说哪一次任务最危险,因为几乎每一次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意外。但印春荣从未有过退缩,其心中始终记得“大家多缉一克毒,内地百姓就少一分危害。”
矢志成为缉毒警1964年,印春荣出生于云南边境小城瑞丽。这里毗邻毒品泛滥的“金三角”,随着境外毒贩的不断渗入,贩毒与吸毒者与日俱增。印春荣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见证了太多因毒品家破人亡的悲剧。
印春荣还在读高中时,有一天下晚自习回家路上,在一条漆黑的小巷中突然被一个东西绊了一跤,等他拿手电筒一照,才发现地上躺着一个死去的男人,手中居然还拿着注射毒品的针管。
这是印春荣第一次直面因毒品而生的死亡,其心中的恐怖不言而喻。很快印春荣身边的发小,又给其带来巨大冲击。
印春荣曾有一个住同一宿舍,又住上下铺的好兄弟。这个兄弟做生意发财后,不仅家里盖起了新瓦房,还娶一位极美的傣族姑娘,却因贩毒走上了绝路。印春荣还有一位发小不仅因吸毒,把亲生儿子带到境外卖掉,甚至自己也死在了异国他乡……
一幕幕因毒品而生的悲剧,不仅让印春荣痛恨毒品,也激起他誓要改变这一切的责任感与血性。
1982年,印春荣高中毕业后,放弃了父母安排好的路,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只是印春荣刚入伍时,没有参与缉毒工作,而是被组织安排当了卫生兵,后来又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医。
做军医很安稳,可印春荣骨子里对参与缉毒的渴望,使其并不甘心就此做到退休。1998年,印春荣所在的保山边防支队,因一位带队干部休假,又恰逢突发紧急任务,所以人手短缺,就叫印春荣临时顶替几天。
印春荣从未想过首次出战就是卧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印春荣对卧底将要面临什么一无所知,可他并未想其他的,只想着如何把案子拿下来,可以成为别人眼中既能当军医,又能缉毒的男人。
其实那个案件本身并不太复杂,就是线人报告有2名毒贩手中有货,印春荣乔装成买家的马仔去和他们接触。双方谈妥后,2名毒贩将印春荣夹在中间上了摩托车,一起前往缉毒警早已埋伏好的宾馆。
一路之上,印春荣深怕有熟人认出他。可有时怕什么来什么,当他们驶到龙陵宾馆附近十字路口时,因毒贩未戴头盔,而被一个交警拦住。
印春荣虽和这个交警不太熟悉,但也怕被带到交警队暴露身份,那一刻心里也确实有些慌,遂赶紧拿出烟忽悠交警说:“哥们,大家刚从山里来,不懂得城里的规则,这次就放大家一马吧。”
印春荣一边说,一边冲着交警又暗施一个眼色。交警感觉其中可能有事,也就摆摆手说:“走吧,走吧,以后不允许啊。”
两名毒贩见此情景,也非常佩服印春荣的应变能力,遂对其又增添了一分信任。他们很快就到达宾馆,与假扮买家的缉毒大队长接头交易。
交易谈妥后,大队长进洗手间暗中布置埋伏的缉毒警,只等毒贩一出门就实施抓捕。可是印春荣却以为大队长真是上厕所方便,所以他一看毒贩拿着钱起身想走,也顾不得多想,抄起手边的一个烟灰缸,就向一名毒贩砸了过去。
另一名毒贩见势不妙,马上拔出匕首,向印春荣扑来。印春荣毫不畏惧,与毒贩扭打在一起。门外早已埋伏多时的缉毒警,听到响动后也冲了进来,直接将2名毒贩摁在了地上。
印春荣首次出战,虽然还有些沉不住气,但表现相当亮眼,当场就缴获海洛因9.85公斤,并为此荣立三等功。印春荣终于如愿以偿地被正式吸纳进缉毒队伍,从此在缉毒一线与境内外形形色色的毒贩一较量就是20余年。
卧底生涯堪称“无间道”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卧底?印春荣用行动为大家演绎了现实版的“无间道”。
2003年5月,云南边防支队查获海洛因90多公斤,据被捕毒贩交待,这些海洛因都已联系好买家,其中56公斤要运往广州,剩余38公斤要运往厦门。于是云南警方兵分两路,试图诱出大毒贩,然后伺机抓捕。
当时印春荣化身送货人“三哥”前往厦门,与一名台湾毒贩“刀疤脸”接头。据说“刀疤脸”当过5年特种兵,身手不凡,枪不离身,而且还带着一个身高1.96米,体重106公斤的保镖。
而印春荣身高只有1.64米,体重最高时也只有70来公斤。可以说印春荣无论是身高,还是体能格斗,相比“刀疤脸”一伙都无优势。可卧底有时靠的不仅仅是体能之类的硬实力,还要有擅于揣摩毒贩心思的机敏、冷静、果敢等过硬的心理素质。
第一次见面是在厦门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二楼茶室。不过这次见面只有十几分钟,只简单问了问货在哪里就分手了。
随后一连几天,“刀疤脸”都没有消息。印春荣反复回想当天见面的过程,应该没有什么破绽。
如果按照送货人正常心理,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带着38公斤毒品还无法交货,肯定会焦虑不安的。于是印春荣就主动给“刀疤脸”打去电话,催问能不能快点把事情办了。“刀疤脸”只淡淡地说了句“好吧。”
4天之后,“刀疤脸”终于打来电话。印春荣一看对方主动来电,感觉有门,不觉心中一喜。可是“刀疤脸”相当狡猾,只让印春荣一个人前去交货。
第二次见面仍然在那个茶室,人数对比,依旧是印春荣1人对阵“刀疤脸”与保镖2人。双方坐定,看似开始漫无目的地闲聊,实则是盘问,一问一答中暗藏杀机。
他们从云南边境的民俗,谈到进出边境的山间小路。印春荣凭借生于斯长于斯,以及从警后的丰富积累,把一个送货人的分寸拿捏得相当到位,遂使对方开始逐渐放松警惕。
可“刀疤脸”却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听说曼海桥检查站查得很严,你们怎么把货带过来的?”
曼海桥是运送毒品入境的必经之路,这个问题必须回答,而且既要显出不假思索,还不能露出全部底细的模样。
于是印春荣爽快地答道“大家当然是用汽车过桥。”印春荣见“刀疤脸”两人露出期待的眼神,遂又果断打住:“至于货具体放在车的哪个部位,偶当然不能说。”
印春荣扮演送货人,当然得懂得道上的规矩。聊了一个多小时,“刀疤脸”实在没看出破绽,终于要“验货”了。印春荣马上拿出“货”,以毒贩惯用的“递烟”的方式,将货送到“刀疤脸”手上。“刀疤脸”确信“三哥”是货真人真,遂令保镖打款。
印春荣当着“刀疤脸”的面,给假扮“大哥”的专案组领导打电话,询问款是否已到账。可谁料“大哥”竟然说钱还未到账。款未到账就无法交货,也就意味着还不能收网,印春荣不知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也只得继续跟“刀疤脸”周旋下去。
原来是广州那边进行得不太顺利,深怕厦门这边一收网会打草惊蛇。印春荣不明所以,总之没接到收网的指令,就只能天南海北地胡侃。
那4个小时真的很难熬,言多必有失,印春荣也生怕那句说错暴露身份。而“刀疤脸”几次三番催问,也开始有些焦躁不安了。
印春荣为稳住“刀疤脸”,差不多把能说的话都说尽了,最后感觉实在支撑不住,才不得不对“大哥”说:“你再让小弟仔细查查,如果款再不到账,这笔生意就要黄了。”
“大哥”迟疑了一下,终于说出“钱已到账!”
印春荣心中的石头一下子就落了地。谁料狡猾的“刀疤脸”只让保镖跟着去取货。印春荣岂能放过“刀疤脸”,于是就搂过“刀疤脸”的肩膀亲热地说:“老哥,还是咱俩一起交接吧。”
下面的桥段更经典,“刀疤脸”进入客房,看到印春荣打开装有38公斤海洛因的密码箱,不禁喜笑颜开。就在“刀疤脸”接过密码箱想走时,接到印春荣暗号的二三十名缉毒警员一起冲了出来,还没等“刀疤脸”掏出枪来,就将其摁在了地上,同时也制造了印春荣被捕假象。
也许“刀疤脸”永远不会知道“三哥”是卧底警察。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毒贩是为高额利益才会如此疯狂,可卧底警察为了什么呢?
“有时候,并非偶自己想去做卧底。”印春荣曾这样说过。
2006年侦破“3.30”大案时,有一个贩毒嫌疑人“肥仔”为立功赎罪,愿意带2名卧底警察赴广州与毒贩“黄毛”接头。那么挑谁假扮毒贩做卧底呢?印春荣让“肥仔”在缉毒队中自己挑。
谁知“肥仔”转一圈,第一人选就是印春荣。就连印春荣都调侃自己,可能因为又黑又瘦,且又熟悉云南的风土人情,连毒贩都认为他适合做卧底。
调侃归调侃,印春荣此次广州之行同样步步惊心。“黄毛”家住17楼,可印春荣一到“黄毛”家,心中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黄毛”家防盗门是特制的,非常坚固,估计缉毒警的破门器也不是三五分钟就能搞定。
还有原本说“黄毛”一人在家,可实际上还有“黄毛”的妻子、弟弟以及3个孩子,与其在一起。这样一来,警方与毒贩的人数对比就是2:6,如果“肥仔”反水,形势对于印春荣与同伴来说,就更为不利。
印春荣正担心着,“肥仔”与“黄毛”突然改用潮汕话聊了起来。印春荣不懂潮汕话,心中那根弦绷紧到极点。
一会儿,黄毛拿出当地糕点招待他们,印春荣为打消“黄毛”的疑心,果断地拿起糕点就吃。当然印春荣的同伴为防万一,未敢吃糕点。印春荣与“黄毛”还在斗智斗勇,门外突然又进来一男一女买毒品,人数对比就更不利于印春荣一边。
此时,印春荣他们已经进去半个多小时了,潜伏在门外接应的缉毒队长,眼见还没传出抓捕信号,都紧张地想要直接冲进去。
就在那一男一女买了4块海洛因要走时,印春荣猛地摁住“黄毛”,并拔出手枪喝令那一男一女别动。同时印春荣的同伴也迅速制服了“黄毛”的弟弟。
“黄毛”见此情景有些懵了,还以为印春荣是想“黑吃黑”,遂连声说道:“哥们,床上有钱,你全拿走吧。”
印春荣不理黄毛嘴里唠叨什么,立刻命令“肥仔”打开屋门,早已等候多时的缉毒警们顿时一拥而入……
卧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印春荣通过多年实战磨练,基本做到了滴水不漏。他时而是阔绰的大佬,时而是跑前跑后的马仔、小弟,游走在各色毒贩之间,演绎了一段段别人无法企及的传奇。
禁毒是永远的使命印春荣接触的毒贩多了,面对的除了生命风险,还有诱惑。
2003年,印春荣根据线索,再次以“老板”手下的“小弟”身份,抓到了贩毒集团的幕后操纵者“耗子”。就在印春荣等人赶赴“耗子”家搜查时,“耗子”哀求印春荣是否可以摘下他的手铐,因为他不想让才2岁的女儿,看到他这副模样。
印春荣不愿给孩子留下阴影,在落实了相关控制措施后,给“耗子”取下了手铐。门开了,可爱的女孩一边喊着“爸爸”,一边扑向“耗子”,却不知毒品已给其留下了终生的阴影。
“耗子”躲进书房,递给印春荣一张银行卡,悄悄说道:“这张卡上有四五百万元钱,你拿去吧。”
印春荣只微微一笑道:“你想得挺美,偶拿了,你跑了,偶就进去了!”
“耗子”以为钱能通神,但印春荣并不为之所动。那次任务印春荣收获颇丰,不仅搜出了225.9公斤的海洛因,还有“耗子”拿出那张银行卡上的485万元毒资。
“当’耗子’想用银行卡贿赂你时,你想到了什么?”曾有记者这样问印春荣。
“当时偶只揣测他到底在耍什么花招,然后看看他离窗有多远,有没有可能跳窗逃跑。”印春荣淡然地回答。他根本没有想到钱,因为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缉毒警面对那种情况,都不会拿“耗子”递上的银行卡。
由此可见,一个缉毒警想做好卧底,最根本的就是一种忠诚的使命,而这种使命不仅使缉毒警们拒绝诱惑,也使他们面对亡命之徒,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2003年7月,印春荣根据线报带领专案组,在云南潞西市遮放收费站截住了一辆可疑吉普车。犯罪嫌疑人情急之下试图强行冲关,印春荣反应很快,猛地冲了过去。
毒贩个个都是亡命徒,硬将前方拦截的警车顶开了,拖着印春荣一路向前。印春荣脚上的鞋掉了,腿、脚都磨破了鲜血直流,可他却绝不松手。最后慌不择路的吉普车,将印春荣拖行50多米后,撞到大树后,翻下了山沟。
嫌疑犯落网了,可印春荣却全身都是伤口。战友们想赶紧把印春荣送去医院,但他却坚持将嫌疑犯带上车,边走边审问。
印春荣这一次死里逃生了,可下一次依旧惊险重重。印春荣有一次冒着生命危险打入了一个国际贩毒集团,与那群毒贩们同吃同住19天。那段时间,印春荣一分钟都不敢懈怠,既要考虑如何防止毒贩逃脱以便拿下这个案子,又要预防毒贩对其下毒。
这样连续多日神经紧绷,疲劳就是一个难熬的关卡。印春荣为了防止睡着了,不是啃酸芒果,就是吃朝天椒。有时吃到第5个朝天椒,印春荣的味觉神经都有些麻木了。
于是印春荣又发明一种“香烟自燃法”,简单说就是印春荣在手指间夹着一根燃着的香烟,等香烟燃尽时就会把他烫醒。每根香烟的燃尽时间大约是5分钟,印春荣的手指间曾经布满了烫伤的燎泡。
如此长期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印春荣的心脏早早出现问题,可他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依旧带病坚持工作,从未提出特殊照顾。
时光铸就英雄,2017年印春荣作为唯一一名公安系统现役警官,荣获首届“八一勋章”和证书。
截止2017年,印春荣30余次打入贩毒集团卧底缉毒,共主办破获贩毒案件3234起,抓捕嫌疑人4246名,缴获各类毒品4.62吨、以及易制毒的化学品487吨,毒资3520万元。
印春荣的个人缉毒量,不仅是全国公安系统之罪,而且也是亚洲第一。如此强劲的缉毒实力,印春荣获得“八一勋章”当得起,而支撑他一路走来的动力,就是誓要抓尽毒贩的光荣使命。
结语印春荣在缉毒领域名气太大了,以致战友们都不称呼其名,而是称其为“老英雄”。而在这位缉毒神探心中,却还有许多英雄,说起牺牲在缉毒一线的战友杨军刚、陈锡华等人,不禁难掩悲痛,认为“八一勋章”应该属于所有缉毒干警,包括这些牺牲的战友。
印春荣获得荣誉的同时,心中也有遗憾,就对妻儿的亏欠。他奋战在缉毒一线这么多年,为了保护妻儿的安全,很少与妻儿团聚,有时通电话也只是寥寥数语就挂断。
“你现在接受采访,讲述曾经破获的案件,难道就不怕那些人报复你吗?”曾有记者这样问印春荣。
“偶心里有底,大部分毒贩都被判了极刑或15年以上有期徒刑,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出狱了,大家对这些心中都有数。”印春荣坦然地回答道。
他们懂得危险无处不在,可他们为忠诚使命,心中没有“怕”字。自1950年8月起,全国缉毒干警已经牺牲177人,缉毒干警的平均寿命只有41岁,可仍有许多像印春荣这样满腔侠义的勇士们,义无反顾地冲在缉毒第一线,为打造无毒环境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