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大家先分享一个概念:学习力。
即:一个人能够快速获取知识、并让它产生价值的能力。
比如说:同样是在一个班里上课,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业余时间就跑出去玩,期末考试仍然可以拿高分;而有的同学,即使是下课时间也坚持刻苦学习,却仍然停留在中等水平。
这就是“学习力”的一种体现。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学习力”?看看他是否具备这三个“关键因素”就知道了:
1.学习的动力——在没有人催促下,愿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学习?2.学习的毅力——面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3.学习的能力(效果)——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勤奋”只是其中一部分,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如果一个人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最后什么也没学会,那就等于没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习力”呢?
大家从“动力”、“毅力”、“能力”三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如何提升学习的动力?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且枯燥的事情,小时候,大人们常常用“奖励”的方式敦促大家好好学习、考好了可以买玩具什么的;如今,有不少学习社群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大家行动。
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方式未必管用。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一书,将人们的内在动机(驱动力)分为三个程度:
驱动力1.0——来自内心的原始冲动,比如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驱动力2.0——为了某种利益,或者避免损失,才去做某件事,比如“不瘦10斤不换头像”、“坚持打卡21天,不然就发红包”;驱动力3.0——这是大家发自内心想做、且一定要做好的事情,比如罗永浩说的那就:“偶不是为了输赢,偶就是认真。”驱动力的程度越高,大家的动力就越强烈,因此,做成的事情也就越完美。
朋友看见偶常常在朋友圈晒读书笔记,觉得偶很自律,其实不然。偶的状态也不是很稳定。
前段时间,公司出差的任务比较多,偶的节奏很快就被打乱了,连续好几天无法专心读书、也写不出东西来。直到现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也没完全恢复。
上周跟朋友喝咖啡,偶说,自己好久没有认认真真锻炼过了,虽然每个月都在给自己立flag,但一直没成功过,是监督做的不够好吗?
朋友说,不一定,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没有为这件事找到意义。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里,也提到这样的观点:
“奖励”和“惩罚”会破坏大家内心的热情,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寻找更高层次的追求,才能让大家更加自觉、更加专注地做将它做到最好。其次是:如何提升学习的毅力?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大咖的社群又涨价了。
几年前,在“知识付费”和“社群运营”的概念还没诞生的时候,这位大咖就自己建立了一个付费社群,收费不算低;几年后,“知识付费”和“社群运营”开始走下坡路,大咖的付费社群却越来越贵、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他的社群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长久地吸引大量的人参与?
作为一个曾经连续三次报名的会员,偶有一点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这个社群,可以为你带来一种“持续”的力量。
不管是想坚持读书、写作、背单词还是减肥,这个社群都会设法让你长久、稳定地坚持下去。
换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加入这个社群呢?
因为他们认识到:比起“高效学习”,能够“持续”地做一件事情,更加有挑战性、也更能带来自身的改变。
正如李小龙说的:“偶不怕练一万种招的人,偶只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里提到一个概念:成本线。
无论什么都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本。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在挣扎……
突破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就能看到效果了。
这个临界点怎么定义?
因人而异。
有的人相信“21天养成一个习惯”,有的人则是提倡100天行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越过那条“成本线”。
在成本线以下,大家要靠坚持、咬紧牙关、自偶催眠甚至打鸡血;番茄钟、打卡、早起……
一旦越过这条线,习惯养成了,就再也不用刻意去控制自己了。
很多的自律方式,其实都是在试图越过成本线,让习惯成为自然,不需要打鸡血坚持,而是做到自偶造血。
所以,当大家通过“打卡”来坚持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偶又坚持了XX天”这样的数据来衡量自己有没有进步,因为这些并不是最终目的。
应该问自己:偶离当初定下的目标,还有多远?
或者:偶跟去年的自己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当你具备了学习的“动力”,即使没有人催促、也会自动自发地完成目标;具备了学习的“毅力”,愿意花大量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最后,大家就来聊聊第三个话题:
如何提升学习效果?罗永浩御用PPT达人——许岑分享过他的“有效学习法”,一共七条。
偶结合自己的经历,简单总结为三个步骤:
1.开始行动的门槛要低,然后逐级增加
偶和很多小伙伴在微信群里打卡,每个月坚持21天。有的朋友觉得不够虐,每次打卡之前、给自己定下很多任务。一开始,大家凭着一腔热血,每天的兴致都很高;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就发现,自己很难坚持下来。
偶常常跟他们建议说: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不妨将自己的目标拆分,拆分到你稍微努把力就能做到的程度;养成习惯之后,再增加。
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学习过程中的两大变量:时间+注意力
学习的过程固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但除此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大家的“注意力”。
最近,大家公司一位做摄影的同事准备离职了。他去找新工作的时候,遇到不少工作岗位,都要求他必须懂“后期处理”。这让同事非常苦恼。
偶问他:“你不是会一点后期处理吗?”
他说:“会一点点,但并不精通。”
偶问:“你家离公司很近,如果半年前,你每天下班回家学习两小时后期处理,现在是不是可以很精通啦?”
朋友笑了:“那偶岂不是没时间玩游戏了吗?”
当然,偶也知道,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花时间”这么简单。
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不仅要看自己的兴趣、找到合适的课程(老师),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学会之后,有没有“用武之地”?
偶见过很多小伙伴,他们自己也很想努力,并且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最后仍然什么都没有做。
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如果不在学习上,就很容易被别的东西给吸引过去,诱惑你消耗大量时间。
它们可能是游戏,可能是新的连续剧,也有可能是抖音。
3.对着镜子练习
看过《灌篮高手》的朋友,应该对樱木花道的印象非常深刻:刚加入篮球队的时候,他的球技非常烂,每次投篮都投不进去;但他又有一种蜜汁自信——在樱木花道的想象中,自己每一次投篮的姿势都特别优雅。
后来,球队集训的时候,教练给樱木花道“开小灶”,让他的短时间内练习投篮两万球,才让他的投篮技术得到飞速提升。
很多人把樱木花道的成长归结为“魔鬼式的练习”——在短时间内完成“两万球”的练习,平均每天要投篮几百上千次,怎么会没有进步呢?
但这其中,还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细节:其一是,教练让樱木花道的同学偷偷拍了视频,并且通过视频、观察和纠正了樱木花道的投篮姿势;其二是,樱木花道每次投篮的时候,都有人在旁边记录、分析他的命中率。
言下之意:樱木花道在两万次投篮练习中,他哪次投准了、哪次没有投好、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在什么位置投篮的命中率最高?这些问题,都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并且在随后的练习中,不断得到强化……
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能力训练模型”:
知识模型→应用过程(试错/反馈/修正)→增强熟练简单来说:你学到一个方法→于是你去尝试→然后你发现,有些细节需要调整→接着你做了一些改进,并坚持练习→最后成为高手。
“对着镜子练习”,就是帮助大家“调整细节”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
如果大家闷着头练习、没有“镜子”作为纠正,也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得对、什么时候没做好,于是也就不可能获得太大的进步。
再举个例子:大家把这个模型套用到《灌篮高手》里面,这个过程就变成这样的——
樱木花道学习投篮的方法→于是就照着这个方法去练习→但是不管怎么练习,命中率都很难提高→后来,他通过视频、发现自己有几个动作做得不到位→改进,用正确的姿势继续练习→最后成为篮球高手。最后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分别从三个方面入手:
1.提升学习的动力:
尽可能少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容易破坏大家内心的热情;更好的方法是: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寻找更高层次的追求;
2.提升学习的毅力:
很多流行的“自律”方式,包括打卡、番茄钟,其实都是在试图越过“成本线”,让习惯成为自然。当你正在培养自己的习惯时,不妨多问问自己:偶离当初定下的目标,还有多远?偶跟去年的自己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当大家的进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毅力去坚持了;
3.提升学习效果的三大步骤:
开始行动的门槛要低,然后逐级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两大变量:时间+注意力;对着镜子练习,获得有效的反馈,并及时纠正。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偶现在又没有动力、又没有坚持的毅力,学习效果还很差,但偶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同时提升这三个方面啊?”
还真有。
那就是——报班学习,找个好老师,让他们手把手的教你。
这可不是开玩笑。
偶去年给自己定下学习“新媒体运营”的目标,有非常完整的课程、配套的书、也有作业,甚至每个月偶都去打卡群里面打卡,然而,连续两次都失败而告终。
所以,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参加4月底的“运营P2训练营”,目的是获得老师的“反馈”,以便纠正偶的错误姿势、让练习能够快速获得效果。
希望能够给你启发!
采用嵌入型css,markdown css序列,手机字体css样式,i标签图标对应css,网页设计模板js css,css中字体间距的是,css中字体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