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中国民间都是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黄金作为等价贵金属,一般都是收藏或装饰用,白银因为价值比较低,所以在民间有小范围使用,主要还是作为官方大规模交易时使用。
(明朝市井图)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朝中叶,民间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白银了呢?
这就需要大家把目光放眼到当时的世界。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那边的银矿和金矿激起了欧洲世界的淘金梦,白银产量急剧上升,大量白银流入欧洲。
而与此同时,明朝以瓷器、丝绸、茶叶等为主的商品行销整个世界,与欧洲那边保持着巨大的顺差。
费尔南·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曾经说过,中国成为“吸进全世界白银的唧筒(即抽水机)。”巨量的白银由此流入了明朝(还要包括东南亚、日本等地流入的白银,这些地区也有大量的贵金属矿藏,同时也和欧洲一样,在与明朝的贸易中保持着逆差),造成明朝白银储量激增,价值下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这就激起了连锁反应。
首先就是明朝内部物价上涨了,铜钱的购买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不方便。
比如你买一只鸡要带几斤的铜钱在身上。所以就需要另外一种货币来取代铜钱这种日常流通货币的地位。
这个取代物并不一定是白银,也可能是纸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但是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纸币大多没落下什么好口碑,因为价值实在浮动太大了。
明朝刚建立不久,明太祖就发行了纸钞,叫“大明宝钞”,并且强制规定民间不准使用铜钱和金银,只能用宝钞。
(现存的大明宝钞)
但是封建时代的政府毫无信用可言,明朝收税的时候规定老百姓必须缴纳铜钱或白银,给官员发放薪俸或与百姓做交易的时候,却只给纸钞。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了。
但是经济规律不是那么容易违背的,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宝钞信誉一落千丈,最后崩盘,大幅度贬值,到了一百年后,宝钞已经等同废纸。
大家在明朝的话本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买买东西的时候用了“几贯钱”或随身带着“数十贯”。
1000个铜钱为1贯,1贯大概六七斤重,“数十贯”就是几百斤,怎么可能随身携带,所以这里的贯应该是指的“大明宝钞”。
因为纸币靠不住,没人愿意用也没人肯接收,于是,民间私下里就开始使用白银作为流通货币,明朝官府也曾经禁止过,但禁而不止。
这就是一种客观的需要,除非打破整个经济循环否则只能如此。
所以明朝干脆就废止了民间禁用白银的规定。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一条鞭法的实行,白银就变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所以白银取代了铜钱成为主要的日常流通货币,也是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外部的白银流入导致白银价值下跌,人均白银持有量增加,使得白银作为日常流通货币有了可能,而商业活动的兴盛和明朝发行纸币过程中的错误举措导致民间把白银作为日常流通货币成为了必然。
css单位还有那些,css让底部,css 让ul居住,css线性渐变默认角度,单选框css设计,使用css3 插入图片,css3滚动显示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