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几乎是佛家的代名词,所以说到空,几乎任何人都知道,但要说到具体的涵义,人们大多就一本糊涂帐了。至于无,如果空懂了,无也就无须多说了。
空的演化,从何而来空,在大乘佛教经典才出现的,向上追溯到无自性,所以空与“无自性”是互通的。
无自性最初起源于小乘的部派时期,再向前追溯,就是小乘的“无偶”,所以这样一来,要理解空,就要了解“无偶”。
无偶关于无偶,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人,一是法。
在原始佛教里,佛陀直接告诉人们,人无偶,这主要是从五蕴说来讲的。
五蕴总体来说,分两方面,一是物质的,也就是色蕴,二是精神的,就是受想行识四蕴,组成人的,或者再延伸到有情众生的,就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的,是一系列因缘才构成了大家人这个本体,但是从人的构成上看,从物质到精神,都是不断的变化的,生老病死,最终消亡,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存在,所以就没有偶。这样看来,偶就定义成了一个常一不变永恒存在的特性,而人没有这个特性,所以人无偶。
人无偶,法是否无偶在小乘里,明确无误告诉大家人是无偶的,通俗地讲,人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实体,从这里看,佛教是不承认灵魂的。
但是对于人之外的外部世界,比如山河大地,是不是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主体呢?原始佛教悬置了起来,到了部派时期,说组成人的,没有常一不变的特性,没有偶,但是在法的世界里,也是人之外的外部世界,有一个常一不变的实体,这就称为法体恒有,也就是法有偶。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承认人无偶,但是不同意部派的说法,认为法也没有一个偶,即人无偶,法亦无偶。即无偶,就是说这个物质和精神世界里,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恒常的实体。
那超出物质和精神世界之外呢?是不是有一个偶,也没有。
从无偶,到无自性偶,是恒一不变的实体,自性是偶的更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无偶,就是无自性,比如说无自性,就是说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实体。
所以,人也好,外部世界的法也好,都没有自性,这个自性到了大乘阶段常称为“空”。
所以说到空,就是讲到无自性,就是没有那种特性,而不是什么都不存在。
空,无,存在从前面的演化可以看出来,这个空,是不是什么都不存?如果什么都不存在了,就是无了,然而,不应该这样理解,拿人来说,人无偶,就是从本质上看,人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实体,总是不断地变化,这个特性就是无自性,也就是空性。
所以说,人空,法空,不是人不存在,不是法不存在,只是没有那种常一不变的实体,而人与法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所以,性空妙有,或性空幻有,或者性空假有。
所以,空,不是不存在(或转化为另一种假有的存在),而是性空假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从前面可以总结到:空,实际上指向一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就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称为空,或者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如《心经》所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是从物质层面来说的,色表示物质,空表示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状态,物质和运动是不可以分开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受想行识指心理现象和意识,这些业神也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而在此基础上的运动变化,也是依托于这些精神层次作为基础的,不一不异的。
事情完结了吗上面是现代的主流说法。但是从原始佛教的观点来看,所谓的空,真的什么都没有,真的是“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九》,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九:
「善現!如是諸法皆無自性,若無自性則無所有,若無所有則不可說有合有散。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如是了知,則能了知略廣之相。」
没有自性就什么都没有。因为无所有,就不可说有合有散。注意这个什么都没有就是表示什么都不存在。
《般若经》说没有自性,就什么都没有,没有永远不变的存在,就是永远地不存在。这样就颠覆大家的认知。以致于大家无法给现象世界找一个支撑点,大家将失去一个认识事物的唯一的身份标定。
这是一个非主流的观点,但是其理论根据也是实实在在的,如何圆融,是一个更加深入的话题,在此就不多说了。
总之,空,是一个定义复杂的名相,要想了解其内涵是极其不容易的,也是一个哲学命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思考,从佛家的角度来看,这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在于实修。
css动画旋转样式,css图片非平铺,网页重新加载css,css input大小调整,css绘制仪表盘大小,css改变图片大小6,css中如何做伪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