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一隅的西南政法大学,曾被称作中国法学的“黄埔军校”,也有人评价它是中国法学教育最成功的典范。解读“西南现象”是法学界的共同兴趣。
但今天,这所传统名校因为远离中国的政治或经济中心,她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政策上被一步步边缘化。
西政过去的姿态和实力,《南方周末》曾撰文如此评价:
西政的过去,比任何一所政法院校都值得记忆,这个被歌乐山裹挟的小地方,走出了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在其所著《从法学引注看中国法学的现状》中开出的国内法学学者“大名单”——近乎一半出身西政。有人评价说,西政的“新三届”(1978级—1981级)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功典范。他们的学术或政治成就对中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政毕业生遍布中国司法实务界和学界。翻开几所重点大学法学院的名录,西政血统的教授不在少数。现在的西政学生常经意或不经意地在闲聊时说上一句:“最高法院一半人是西政的。”▼转折,发生在洪水肆虐的1997年。
那一年,西政申请“211”工程失利,作为一个单科类的学校,有些规模是很难达到的。
仅仅两年后,西政再受重创。
当时,全国掀起一股疯狂的“高校合并风”,上面有意让西政并入重庆大学。
此举引发西政师生及校友的激烈反对,西政师生更是打出了“宁做西政鬼,不做重大人”的口号,引发轰轰烈烈的“第三次护校运动”。此次护校的风波甚至震动了公安部、教育部和司法部。护校的结果学校是保住了,但却被下放重庆,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学校经费拨款的急剧下降,其它高校开始频繁从西政“挖人”。因为不是985,不是211,得不到政策和拨款支持,又地处大西南,学校行政管理僵化、官僚化严重,名师不断流失,生源也不如以前。这些情形,让曾经骄傲的西政人痛心疾首,不想面对,但却又是事实。
现如今,就连西政最年轻的刑诉教授施鹏鹏,也被中政挖走,去京城当了上门女婿。 所以说,此次“双一流”评选,本能让西政获得转机,结果却大失所望。在中国如今的现实国情里,985、211或“双一流”不仅仅是个名号,更代表着钱,评上了各种拨款资金、生源都会上来。
一流大学整体给钱;双非一流学科按学科给钱。有钱有未来。
双一流评选谁争取到国家最大支持,谁才会跑得快。网友说 : 清华北大国家给配备了保时捷,上交复旦是奔驰,重大等是凯美瑞,西政只有国产车了。西政历史超级辉煌,虽然现在的确发展暂不如以往,但法学实力仍非常强大。
学校学术:
法学创新网2016法学学科排名,西政前五:法律史、民法、民诉法、商法学。
西政经济法和诉讼法都是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经济法国内泰斗大多出自西政或在西政教书;
学位点、全国重点学科及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从学位点数量来看,中国政法大学有绝对的优势,华东政法大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胜过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弱于西南政法大学;
学科评估中,华东政法大学学科上榜数为6,另外两所为9个,但华东政法大学的政治学为B等,西南政法大学则不如以往。
总体言之: 西政学术实力很强,好老师不少,重在选导师和专业。
相建议题主在假期期间在学校法学院网站上认真选择导师。
想出学术成就请尽量选教授,选学科带头人。其次,根据导师从事方向定自身的研究方向,比如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法和国际经济法,你就可以二选一深入研究(一般情况下短短的研究生期间也只能保证你对一个方向有所收获)。
至于研究材料,你可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年会的论文集了解专业实时动态,也可以上商务部官网每天浏览重要新闻来扩充知识面,然后从中将你喜欢或擅长的热点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你研究生期间论文选题备选以及毕业论文方向。
此外,勤于联系导师,热心帮忙课题,虚心求教各种专业问题来获得导师将你列入课题申请书小组成员的机会。
最后,建议在研究生期间至少核心刊物发一篇论文,还有就是抓住学校的各种交流机会。
最后的意见 : 研究生的择校和就业息息相关;
(1)若在重庆、广东地区,可选西政。西政在广东的影响力极大,校友资源丰富,深圳校友会很庞大。以后在读期间的实习机会也会由深圳或者广东校友会提供很多。
(2)若在江浙沪一带,可选华政,到目前来看,华政在长三角公检法律就业基本无问题,难度不大。
(3)若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可选法大。虽说,法大在全国范围来说,政法院校中首屈一指,但是毕竟各个地方都有地域倾向性。
凡听过西政校歌的人
都会印象深刻 歌词简洁有力
觉得是中国最好听的校歌
一直很喜欢《西政之歌》里的一句话
“继往开来,吾辈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