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赤兔马,这个赤兔(赤菟)不是兔子!而是老虎!
是老虎,老虎,老虎!
赤兔马是史实存在的,《三国志》记载:“布有良马曰赤菟。”。裴松之注:《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赤菟的菟,经过千年被写成了兔,所以造成了很多误解。例如什么“古人把兔当成快速的象征”,“古人用兔的形态寄托快速行进的希望”等等,都是望文生义,错上加错。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就发现了一本《相马经》,写道:“欲得菟之头与其肩,欲得狐之周草与其耳……”,说的是千里马的头,应该像菟头一样。这里的“菟”,指的就是老虎。
在上古汉语中,老虎又被称为“菟”。这个发音,甚至可以和英文单词“tiger”有相同的来源。
老虎发源自东北亚,而后物种逐步向西、向南扩散,但最终只限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因此,老虎的单词发音根源主要来自东亚。例如,日语老虎发音为“tora”,朝鲜语发音为“taigo”。上古汉语的叫法,就是“菟”。
菟,作为老虎的称呼,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还都比较常用。
例如,楚国有大臣叫做“斗谷於菟”,据说他婴儿时由老虎喂乳。
山东有个古地名,叫做“菟裘”,明显是老虎皮毛的意思。
汉代辽东有个“玄菟郡”,玄菟,就是黑色老虎的意思。东北本来就是老虎的发源地。
《战国策·楚策》: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看到老虎再找狗,并不算太晚。)
《楚辞·屈原·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老虎藏在其腹中? )
《前汉·贾山传》: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只顾着看上面的飞鸟,看不到下面埋伏的老虎。)
由于“菟”这个字在楚国文字中出现较多,就出现了一种错误说法——“菟是古代楚人对老虎的称呼”,甚至字典和百科上都这么写。但事实上,“菟”是整个东亚地区对老虎的最原始称呼。这个词汇的地域覆盖,几乎包括了中国、日本、朝鲜的大部分地区,仅在中国就出现在东北、中原和长江流域这些相隔千里的地区,可见“菟”绝非是楚国的方言。
从“菟”的构字方式看,属于形声字。可见,这个字是根据发音来构字的,出现要晚于象形字“兔”。“虎”字却恰恰相反,属于明显的象形字。
“虎”字在商代就出现了,例如“虎方”,地点距离春秋的楚国都不远。从这个角度看,楚国人对于“虎”和“菟”两个字,很可能是同时应用的。这种“同义字”现象,在汉字中非常普遍,很可能是“夷夏”文明交融的一个证据。“菟”字更可能来自于东夷,“虎”则来自西夏或者殷商。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赤兔”是一种很凶猛的比喻,形容马头酷似老虎一般,而且色泽通红。吕布和关羽驾驭的宝马,怎么可能用温顺的兔子做名字呢?(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