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目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一定是短视频的风口。
Vlog常见的定义为 视频博客,因为它的全称叫作:video blog。Vlog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视频内容形式,即对生活片段真实性的记录。
Vlog在近期受到瞩目的原因
1、相信一些人得知Vlog还是源于欧阳娜娜的视频日记。其中几期在今日头条的播放量甚至突破了千万,并一度成为微博上的热搜。这些视频的火爆主要伴随着欧阳娜娜的人设:曾在大舞台上演奏的大提琴手;曾出演电影,获得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但是大家回过头发现,这样一个集万丈光芒的女孩,在Vlog中完全是一个邻家女孩的形象,她与普通人一样会有期末考的烦恼,甚至为了赶作业而熬夜。伴随这样一个曾经万人瞩目,如今回归普通生活的人设,欧阳娜娜为Vlog的火爆增添了一把新柴。
2、Vlog的视频形式得到了一些平台的关注,并给予了反馈。
微博于9月份发起了Vlog博主召集令;
腾讯于11月份推出的“yoo视频”,其打造人格化IP的理念与Vlog的视频内容不谋而合,一些媒体甚至断言,yoo视频正是一款试图将Vlog本土化的工具;
抖音发起了“#Vlog日常”的话题,该话题目前已有35亿的播放量;
B站于12月1日发起了“Vlog30天挑战”,并得到了14672名UP主的响应。
Vlog在国内未能大火的因素
平台:
1、首先是大部分主流平台未给予支持,且暂无Vlog专区,以至于Vlog的概念未能普及人群。人们已经见过Vlog形式的视频,但是太多的人并没有将它单独剥离出来,以至于在大多数用户的印象里,Vlog只是当前众多垂类内容中的一种,但未能知道它是一种新的内容形式。
2、其次是当前主流平台与Vlog的契合度不够高。在抖音、快手这样的平台上,刺激感来的很快,流逝的也很快,但Vlog更多强调的是故事的完整性,甚至大多数内容只是单纯的分享,全程并无惊爆点,并不能保证在视频的前几秒就能抓住用户,导致视频的完播率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这类内容在抖音、快手上不太容易成为爆款。
3、而当前以一闪、VUE Vlog为主的Vlog垂类平台,虽然视频呈现的质量较好,且风格时尚,但绝大部分人格化IP特征不够明显、垂直领域的内容未能继续细分,尚在起步阶段。
创作者:
1、想做出优质的Vlog,创作者往往缺少专业的拍摄器材和足够的时间,难以批量化生产。虽然乍听起来,Vlog只是分享日常生活,拍摄起来应该很容易,并且目前的软件均可以实现拍摄+剪辑的一站式发布,但要是想成为头部Vlogger,只有专业的器材和专业的剪辑软件才能保证视频的质量;另外,从构思素材到拍摄素材,再到剪辑的生产线上,个人若不是出于足够浓厚的兴趣或足够的时间,很难将视频内容批量化生产。
2、内容强调真实性、且更具人格化魅力,难以复制。中国的头部Vlogger“大概是井越”在微博上已聚集了百万的粉丝,并且已经承接了像oppo这样的大品牌广告。井越的内容大多数是自己带着女友生活的日常,或参加某项活动,与朋友见面等。在人物设定上,井越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他时不时会冒出一些金句,就比如“这个是乐高的说明书,以保证偶在拼乐高的时候不掺杂任何的创造力”,“你今天穿的特别像学生,而偶是在门口等你的小混混”等,大家在窥探他生活的同时,还会被他幽默的语言逗笑,以至于会持续期待他的下一个生活分享。
在这一点门槛上,现如今的剧情类短视频均带有演绎的成分,但若是褪去表演的成分,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又会是怎样一个灵魂呢?这个灵魂还会那么有趣吗?亦或许,创作者们在编导的安排下,可以事先对剧本进行打磨,以达到某种效果,但结合台词的实时场景,让Vlogger做到自然不做作,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度呢?
3、国内的文化相对来说,自偶表达欲较为“低调”,很难做到“人人成为创作者”。Vlog最早成型于YouTube,并且在海外,有许许多多以Vlogger作为职业的人,而用Vlog的形式分享生活的创作者,更多是一些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