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水平是评价生活水准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标准。打个比方说,你月工资三万,但每月要还贷2.5万,显然就没有月薪2万但没有还贷压力的人,生活得更惬意。
因此,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宜居程度,除了所谓GDP、人均收入这样的指标外,最合理的指标是购买力指数——也就是说你的收入能实际购买物品的能力。
大家不妨再简单化一些,直接以工资/房价来替代。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10多年前,武汉房价2000左右,偶的月工资6000多,大约可买3平米,如今武汉房价接近2万,偶的工资也涨了3近倍,达到1.8万左右,却只能买到1平米。
更重要的是,10多年前偶房贷,每月花3000就够了,生活有滋有味,还能存3000,现在有了房贷,把贷款一还,只剩6000左右,别说存款了,生活方面都有些拮据。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大家以工资/房价来评价一个城市的宜居程度。很显然,老牌一线城市都比不上新一线城市。比如:北京2019年是10910/65516=0.1665,武汉2019年是7705/18409=0.4285,生活在哪个城市压力更大,一目了然。
其他城市的比对,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
当然,除了工资、房价之外,发展机会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但在移动互联时代,这种机会的地域性特征已经越来越脆弱。比如软件工程师,无论在哪里都能设计出同样的产品,而不是说非要在北京才可以。
更极端的个案是,在北京当北漂族,月入5万,你可能觉得很惬意了。但有些自媒体创业者,在小县城甚至农村,却可以年收入数百万元。
也就是说,移动互联正在让各种资源去中心化。因此,再以以前的眼光来衡量城市,只会掉进盲目攀比的死胡同,个人认为是没多大价值的。
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