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覆盖中,有缝漫游与无缝漫游,最大的区别在于漫游过程中的体验效果。如信号是否能自动切换、自动切换的时机、在信号切换过程中网络中断的时间与感知等。
AP指的是无线访问接入点,有胖瘦之分胖AP(FAT)也就是常见的无线路由器,一般具备WAN、LAN两种接口,支持地址转换(NAT)功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DHCP服务等,需要每台AP分别进行设置。
瘦AP(FIT)指本身没有管理系统,需要专门的设备(无线控制器)来统一管理、下发数据等集中管理设备,在AP数量大的情况下,及大简化了管理工作。
Wi-Fi漫游漫游至少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线接入点(AP),并且有一定的信号重叠,才有漫游可言,一个AP也就不存在漫游的说法了。
如上图中,一台无线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随着位置的移动,从A点经过B点再到C点,经过两个AP的各自覆盖区域与重叠区域的过程,提供不中断的网络服务,称之为漫游。
相同的SSID、加密及认证方式、同一个网段等,无线终端设备,只需要输入一次无线密码认证后,即可实现漫游;
不同的SSID情况下,连接AP1时要输入密码认证,连接AP2时也要输入密码认证,只有在不同的SSID的AP上,都保存过密码且设置自动连接,才能实现漫游。假如AP1与AP2之间漫游,当无线终端设备首先连接到AP1时,随着位置的移动,靠近AP2时还能接到AP1的信号,那么此时不会自动连接到AP2的信号上。所以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在什么时候会切换信号呢?
在有缝漫游中,只能通过手动来切换。在无缝漫游中,AC管理器通过设置、计算、协议、信号值等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切换信号、切换的时机、AP的负载能力等。
无线终端切换信号的规则,与有缝漫游的痛点为了保证网络服务不被中断,以及网络的质量,无线终端都会设置一个阈值,根据当前链路的情况,比如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其它的通信参数来判断当前链路的质量,并决定是否需要切断当前的AP,来寻找其它可用AP。而且不同的无线终端,切换信号的判断条件不一样。
由多个无线路由器组成的无线网络时,无线终端在各个路由器中移动时,不一定会切换到较强的无线路由器上,自动切换信号的时机取决于无线终端的本身。要么就只能手动来切换信号,而且切换信号时,有明显中断。有明显的感知网络中断,可能在1s-5s左右,这种漫游方式也称有缝漫游。
通过设置、协议等,实现无缝漫游无线终端要为了保证网络的服务,在切换时犹豫不决,这时候用AC来管理,通过AC的设置及协议来达到感知小,速率快的Wi-Fi漫游。
802.11k/v/r,这三个协议都是快速漫游的协议,AC、AP、无线终端都要支持这些协议中的某个或多个协议,再通过AC管理系统,设置RSSI阈值、强制下线、禁止接入、计算信号切换时机等条件下,才能达到快速漫游,信号切换时间在20ms左右,减少用户感知以及丢包率等。有些路由器是将触发到RSSI阈值的设备踢下线,并不让其再连接,让无线终端自动连接其它AP,虽然简单粗暴,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多个路由器组网,设置相对复杂,成本低,能实现Wi-Fi有缝漫游。AC+AP组网,布线要求高,成本也较高,但能够实现无缝漫游。Mesh组网适合用于没有线路的环境组网,高端的设备也能实现无缝漫游。
感谢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可以一起来探讨学习。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点个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