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护士的待遇,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年资不同职称医生护士的之间,待遇可以说差异很大。但在医生护士群体,普遍是觉得待遇不高,付出与收入水平不相称。
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是极大的,内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护士一个月可能拿到手只有3000多,而在珠三角、长三角、江浙一带,一个月拿上万元,以年薪算差距更大,深圳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医生保底年薪据说是30万。
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护士待遇差异也大,三甲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收入肯定不在一个档次,以本地区级为例,三甲医院年人均可以拿到25万,二级医院可以拿到20万左右,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拿到18万左右。
同一个医院,不同年资和职称的医生护士待遇差异也很大。刚入职与高级职称的医生差别真不在一个数量级。
其实,脱离了本地实际说医生护士的待遇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深圳房价动不动就要五万十万,年薪三十万,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一方,也是杯水车薪;内地月薪三千,房价三千,一个月就购买一平米,这之间的差异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的,涉及到生活成本,是妥妥的性价比问题。
总体来说,在中国,无论是哪里,医生护士的待遇水平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处于本地的中上收入水平。
近年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国家的投入机制不一样,特别是部分地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既保障了医生护士最基本的收入,也建立了灵活的分配机制,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结余可以用于绩效奖金分配的收入也大大提高。在珠三角某地区,实施前人均年收入只有12万左右,实施这个机制后,政府投入年人均接近16万,个别效益比较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可分配结余可达到接近6万元,也就是人均可以达到21万!甚至超过当地二级医院的水平。
而对于一些公立医院医院,特别是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受去年疫情的影响,医生护士的收入是有所下降的,毕竟政府在这些医院的投入有限,病人减少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