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诗歌是否受欢迎,与传播平台关系不大,在于当下社会环境造成的阅读习惯和诗歌这一文学体裁。
诗歌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悠深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而这又需要阅读者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要俱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还要有一颗能够“宁静致远”的心,方能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去读一首诗,做到污浊空气中的一股清流,没多少人的。
诗歌,就是音乐中的歌剧,能有多少人穿上晚礼服,关上手机,放下一切烦琐事,去欣赏?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时代,智能设备让人们习惯了短平快的阅读方式。因为轻松,节省时间;更主要的是因为内容,鸡汤、段子、美文和各种真假难辩的快餐化信息。
诗歌,受众面只能是小众化,不在于传播平台,它受到了太多的制约。
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奔跑,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诗歌。
有,也只是关注表象或流行的句子,来装饰自己。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余秀华让天下人皆知,也火了,可又有几人真正去读了她的诗呢?“春风十里,不如你”,成了“金句”火了冯唐,大都在用这句话撩妹,又有谁会去想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与妓女有关呢?
诗歌注定是小众,曲高所以和寡。
在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原创诗歌也走偏了,大都只是分行的短句,一看就是白话文;更多的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就象一个美女,把当下流行服饰全套在身上,不伦不类。
诗歌作为一个文学体裁,兴哀当然离不开所处的时代。
新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八十年代。涌现出了顾城、海子、于坚、北岛、舒婷等优秀的诗人,也是因为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得太久,打开了那道门,就喷涌而出了。
诗歌的兴衰,时代使然。
强推,只会变味。一壶陈年老酒,只能喝酒、懂酒的人去品;为了分享,加水,给不会喝酒的每人一杯,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