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媒体泛娱乐化、猎奇化的时代,自媒体报道假新闻或标题党的“兴奋”表现也就不觉多怪。究其原因,应是自媒体片面追求阅读量,经济效益,以及当前媒体防控机制的不完善等。新闻媒体报道“冷漠化”现象层出不穷,“兴奋者”不断,给社会及媒体自身带来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大家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一个是记者或媒体人的职业属性,一个是社会的大众口味效应。
类似火灾、车祸、空难等事件,如果作为记者,你毫无疑问的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要求和职业责任。或许大家根本不用去担心什么该不该采访谁,该不该传播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尽可能正当获知与传播真相的相关问题。
但事实是,每每遇到这种“机会”,往往有些自媒体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不当的“兴奋”——真以为是“乱世出英雄,动荡新奇出名记”,“有大爆料,越写越兴奋”——唯恐天下不乱——如此心理做出的报道很可能会失真失实,误导公众。
关于社会的大众口味效应,其实,尊重事实的客观报道,并没有失去它原有的关注度和“大众口味”。媒体能做什么,不能解决什么,业界从来都很清楚。按照传播规律,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规则,尽可能快和深入地突破报道尽可能多的信息,就是媒体该做的。作为敬业的媒体人或是自媒体人,不该一味迎合社会的大众口味,不该成为制造假新闻和标题党的“兴奋者”,没有原则没有操守的媒体难以谋求长久发展。
媒体报道中,不可否认的是:中立性和倡导式并存中体现着“客观性”,媒体的工作应该呈现不同的意见与观念。
用中国第一调查记者王克勤的话概括:新闻之道,最核心的应是:把人当人,将心比心;说人话,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