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到七个月,20后就要出生了,年龄最大的80后也开始步入40周岁,新出生的“20后”看80后,就像80后看40后。人到中年的80后,将开始整体步入最艰难的阶段—— “上有老、下有小”的新阶段。在一些有有成家早趋势的农村地区,80后已经或将要当爷爷奶奶了。1980年出生的云南基层公务员李忠凯,因工作繁忙满头白发,
常被人误认为50多岁(图来源:中新网)
曾经被媒体指为“叛逆的一代”——80后,相比他们后面几代人的个性,简直没脾气,事实上80后这代人又老实又苦逼,面对媒体指责时,他们还没有掌握媒体话语权不能辩驳。
80后从出生时就面临计划生育,大多为独苗。上大学、买房子、就业、结婚、生子、赡养老人,他们相对前后几代人,压力明显更大。40年沧海桑田,80后看40后的那一代人,感觉他们的经历很遥远,全都是历史,因为80后们在历史课本里读过40后经历的社会情境和大事件,不管物质生活和意识形态都与80后的经历和感受差异过大。
而即将出生的20后,他们在历史课本里看到80后这一代人的历史会怎样感悟呢?让大家一起来看看:每隔40年左右的一代人所接受的教育是怎样把!
40~50后民国时期已经有了中小学课堂,不过接受教育的还是是少数人,普通人家忙于生计,孩子很小就要在家干活,能够完整上完小学学堂的人都很少。学习的内容主要偏向国文,其他学科还有算数,书法(毛笔),手工,科学,地理等。
由于战乱等原因,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文盲率高达80%,在大街上遇到十个人很可能七八个人都不识字。尤其是妇女的文盲率更高,农村的80后都知道,奶奶那一辈真没几个认识字的,1952年5月24日,偶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
可人到二三十岁再学习很难,加上过去妇女主要忙家务,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没有脱离文盲。
80后~90后
80后这一代物质相对比较充沛,家长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考上大学才有前途,每个孩子到了适龄年龄都可以入校读书。那时候班级人比较少,一个班级一般规模都在50人左右,甚至更少。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知识极为渴求,教师地位较高,体罚被家长们认为很正常,在县城和农村,老师揍学生,一般家长都默许了。
这时候的城市里已经开始有了兴趣班,不过主要以文艺类为主。人们觉得文艺比较高级,报兴趣班就是学文艺,舞蹈班、乐器班比较流行,美术班还比较稀少。
10~20后
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明显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赶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大班额成为了常态,中小学一个班上百号学生成为了常态。有的老教师教一学期课,对个别低调学生的名字还记不太清。
人们对素质教育要求更高起来,学校的硬件实力大为提升,黑板不单只是过去的黑漆或绿胶板,旁边还有多媒体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可以在黑板上滑动,学校的体育器材更加丰富,有了更专业的实验室、心理咨询室、更大的图书馆、甚至有了游泳馆。
兴趣班的种类更加丰富,除了过去的文艺类型,体育类和科技类兴趣班开始更受到孩子们的青睐。轮滑班、游泳班、台球班、机器人班、编程班、……还有一对一的冷门兴趣培训等等数不清。
小编觉得,越往后,孩子们接受的教育种类越丰富,没有家长们找不到的兴趣班,只有家长们想不到的兴趣类型。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永远年轻,永远紧跟时代,不要成为将来孩子眼中落后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