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也有同样的苦恼。
读书记不住,偶想在书籍的选择、读书的方法之后,有一项重要的内容不容忽视,就是写和整理读书笔记。
偶读书一直就在些读书笔记,虽说整理得比较少,而写笔记的方式现在意识到应该有很大的提高才行。因此在这里回答问题,也就有总结自己的教训,为未来的提高做一个规划的意思。
⒈ 笔记的必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性是有限的,不只记住的内容有一定量的限制,时间久了,许多原先印象很深的内容也会渐渐淡化。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钱钟书记忆力超人的故事,可是他在写读书笔记方面下的功夫也是相当大的。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过他的部分外文笔记,达48册。哪里是大家头脑里那种天才记忆力超强不用下苦功夫的形象?因此读书时写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只是要分清什么情况下笔记必须写,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写。而知道什么情况下不用写读书笔记比写读书笔记可能还要重要,这样你可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值得写的读书笔记中去。
不用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可能由于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需要而有所不同,可是一般说来,纯粹娱乐性的书籍也即是没有知识吸纳意义和审美分析价值的书籍不用写读书笔记,除非你有写一篇此书的书评或者推介文章的任务;纯粹资料汇编尤其是分门别类编写的工具书,也不用写读书笔记,因为这类书主要是查找资料用的,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来查找就是了。
⒉ 笔记的内容由于阅读每本书的目的、方式等等的不同,写读书笔记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如果只是广泛涉猎的书,随手记下有意思、零星的语句可能就足够了,最多可以加上一两句意见和评论。如果是需要细读的书,可能就需要做大量的摘录,对摘录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甚至还要大量参考相关的图书,加入读这些相关图书的读书笔记,以理出一个更清晰、准确的思路及其背后的逻辑。这样的笔记有的甚至都能作为专著来出版,比较著名的像马克思的关于原始民族、关于东方的笔记,像列宁的《哲学笔记》,像王元化关于黑格尔的《小逻辑》的笔记。这样写读书笔记,就不只是对知识的单纯接收,而是在理清作者的逻辑、话题本身的逻辑、自己的理解逻辑,其收获是单纯地逐字逐句看个一遍两遍有什么想法只是存在心里的做法所完全不能相比的。
⒊ 笔记的载体在传统的图书本身和笔记本之外,现在计算机和手机、平板上的办公软件和app中的文字处理程序(比如wps)、各种电子笔记app(比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锤子便签)、思维导图app等也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⒋ 笔记的方式各种写读书笔记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几种配合起来使用:
⑴ 在书上勾画、做记号
这是最传统也最简单的方式了,当然前提是书是自己的。
⑵ 在书上初步的梳理和评论
比如对页码相离已远的内容的联系做参见等提示,就具体的知识点做概括和评论,甚至可以利用空白页面做图书部分甚至全部内容的梳理,大致把握作者的思路。这个梳理图书内容和把握作者思路的过程,就是对图书内容的一个粗略复述,而这一复述既能加深对内容印象,其实也往往是对图书内容的一个初步运用,而运用得恰到好处才是对内容的真正掌握。
现在许多读书app(比如微信读书)也提供划线和写想法等这种类似传统阅读写笔记的功能,还能够随时把笔记导出来。
⑶ 在笔记本上摘录和整理
甚至可以把相互联系的几本书的摘录、评论和梳理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⑷ 电子笔记
电子笔记和思维导图以其更加直观的层级结构(wps、office可以用文档结构图)以及更加便利的补充、修改和检索等相比传统笔记具有相当的优势,何况通过云存储,使得其在便携性上更是传统的携带书籍和纸质笔记望尘莫及的。
文档结构图
思维导图
做好了读书笔记,还要定期整理,这样不只把已经读过的书通过自己的理解联系起来,还使得知识的和认识的积累建立在一个精确和坚固的基础之上,读书会成为你的重要生活方式,会成为你实践的内在力量来源,会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时,你还会有放弃读书的念头,还会听到别人评论你读书无用的言论而动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