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大连本地人来讲,出行不便是没办法的,孩子在家都是神兽无人可敌。但是一切都在可控中。唯一的麻烦事就是六院的负压病床数有点接近饱和了,这个问题?在全省的配合下,应该也不是问题。
目前,庄河开始实行14天不出门战略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这样有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保障40万人的生活,大家都愿早日恢复正常。
一、目前来看,宿舍隔离有些力不从心,是否需要小型方舱来解决安置问题呢?
根据前方的消息,学校教职工们,平时不能一同封闭在学校,能否参考医院,机场,冷链员工那样,每周都核酸检测一次?头几天大连某大学食堂职工感染,就一直担心学生们。相比较冷链职工,偶还是更加担心大学生们。
- 大多数大学,宿舍不具备隔离条件。如果没有单独卫浴,怎么隔离?洗衣服,上厕所,洗脸刷牙,只要水房和厕所是大走廊公用的,那水房厕所就是大感染源。就不提洗澡了,更没法保证了。好在天冷。有一些学校,还经常停水,停电。
部分学生们可能还不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毕竟大家谁也看见过非常邋遢的那种宿舍。而且一直隔离在宿舍也很容易焦虑,特别是8人宿舍,距离太近没有个人空间,彼此之间平时的矛盾可能会被放大,心理健康也不太能保证。
冬天,虽然头几天天还不冷,但是雪灾暴雪,今天开始降温,开窗通风能到位吗,宿舍空气质量怎么保证。今年煤又涨价,宿舍温度多少,怕冷的,靠窗的学生对开窗的要求肯定跟靠门的不同。雪灾过后,食堂又经历疫情,那么多学生们饮食怎么保障。总之太考验学校能力。
就算是有单独卫浴,这波疫情传播速度这么快,学生又总不能在宿舍一直戴口罩不吃饭。或者一直戴口罩睡觉。大概率吃饭时候还是需要聊天缓解一下焦虑的。每个宿舍4-8人,宿舍里一人感染,可能整个宿舍就沦陷了。
偶的同事也是学生家长,一直关注这个问题。昨天没有学生确诊,的确是放下一些心。虽然现在学生们吃外卖得很多,但是食堂也不少人去,食堂职工确诊前一直都在食堂工作,很难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中招。所以还是原来那个问题:
- 单单封闭了学生却不封闭其他教职员工,一旦教职员工有了感染,学生怎么办?学校应急预案做得科学吗?偶觉得,其他大学也应该开始囤积一些必要的战略物质,哪怕够几天周转的,食品饮料之类的,来迎接这个寒冷的冬天。
二、一句话,疫情防控态势已经随着扩散进入高校而变得相当严峻
新闻通稿点的较为清楚了。食品行业的密接大多数是在本月7日至9日进行重点人群隔离,最迟的客车司机(确诊病例85)也在10日。这意味着在至少在大约9日至12日,病毒在完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在高校扩散了三天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确诊病例103-134在本月6号截止至被隔离,均在校未外出。这是证明校内传染链存在的证据之一。感染人数可能仍将继续增加,规模未必很小。
当下,高校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暂停任何实验、授课和考试。食堂、教室和宿舍都要分担分散学生,严格禁止人员流动,尽量延缓疫情传播。无论师生员工都要一视同仁。因为病毒不看职权身份。
- 此次疫情入校也揭开了高校疫情防控体系的漏洞,盲目封学生而不对员工和教师有任何管辖相当于三面筑城,致使病毒可以从真正接触生鲜菜蔬的人员流向相对风险较低的学生。由在校学生承受封校带来的不便却没有尽到相应的防护作用,是不公平且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造成的后果。今后如果不能一同改进,随着新冠军经年累月的单点爆发,类似的严重事故仍有复发的可能。
最后,大连作为一个口岸城市,成为疫情的重灾区,有其不可避免的短板。但上海,深圳,广州等等都是口岸城市,疫情都基本上被压制在了口岸一线。为什么大连却波及到了学校?这中间的传播链必须查清楚,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漏洞和短板。
- 不过大连的疫情肯定能解决,疫苗降低了重症率,医疗压力不会那么大,隔离和检测也会及时进行。不过疫情在大连频繁发生,一定会影响大连的城市形象以及经济,如何权衡冷链产业以及大连本地其他经济生活,这是大连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