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 网络|

百度网盘怎么同步文件夹吗,ps怎么做uv效果,企业网络备案是什么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 网络|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2019年5月7日上午,国际软件巨头甲骨文传来消息,其中国研发中心将进行裁员,首批裁员人数便达900人,占其中国区研发人员总数(1600人)的半数以上,7月执行第二批。据悉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也会在之后关闭。

伴随着甲骨文声势浩大的裁员大幕拉开,很多媒体又开始日常的发布起那些职场焦虑文,《警惕!中年危机》《世上没有铁饭碗,不要做了温水里的青蛙》《越追求稳定,越求而不得》

但偶想说的是,这一次,你们全都错了。这件事,真轮不到什么中年危机人力成本上升。

最好的例子是,在甲骨文裁员后,很快就有各路公司去抢人

他们的简历在别的公司也很吃香

可见,中年危机和人力成本上升的理由,站不住脚。

这件事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甲骨文被阿里云降维打击了。背后反映的,则是外企的全面溃败。

01 方糖

甲骨文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伴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所掀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无数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不论是社交,还是电商,不管你做游戏也好,门户网站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需要数据库来存放自己的数据。

蓝色巨人IBM在1976年率先发表了关系数据库的论文,但因为研究人员大多是学术出身,最感兴趣的是理论,而不是推向市场的产品。下面的销售人员,又对最新理论缺乏了解。故错过了这个机遇。

而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在看见IBM论文后大受启发,先做出了商业化软件,并靠着这一点先发优势,以及强大的销售能力,占领了数据库市场。

在2010年时,甲骨文已抢到了超过一半以上的世界数据库市场份额,不但是数据库领域的绝对寡头,也是仅次于微软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

2012年全美富豪排名,埃里森以410亿美元的身价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

某种程度上,埃里森和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三个辍学创业,并很快身价百亿的富豪,构筑起了国人对于美国梦的最早理解。

而甲骨文和微软,宝洁这批外企巨头,早年进入中国市场时,自然也是大杀特杀。甲骨文一度是各路银行,金融机构,大国企的标配。

甚至在横扫市场之外,连他们的工作环境,都令国人趋之若鹜。

(笔挺的西装,明亮的写字楼,豪华的办公间,超高的薪酬,外企塑造了国人最早的职场乌托邦)

甚至有人回忆到:她小时候,妈妈在某个知名外企工作,周末她跟着去加班,觉得公司简直太梦幻了。她始终记得那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门,同事们优雅的谈吐和衣着,还有圣诞节公司会布置的各种装饰品。她最爱的是去茶水间吃方糖,因为家里没有。

直到二十年后,她都能回忆起,当年茶水间方糖的味道。

不要笑,当年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办公室,还是桌子上面盖玻璃板的画风,连方糖都是稀罕玩意,更别说茶水间无限供应方糖这种梦幻的设定了。

(90年代办公室画风)

那是外企最辉煌,犹如方糖般甜蜜的年代。

02 青萍

但就在外企最辉煌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些事情开始出现转机。

1998年,耶鲁毕业的投行精英蔡崇信放下七十万美元的年薪,千里迢迢跑来马云这里拿每月500的工资。当时的阿里巴巴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别说没有制度、标准,就连最简单的公司登记都没有,蔡崇信到了之后,先帮马云注册了公司,随后把阿里巴巴的员工集合在一起,在湿热的夏夜里,拿着一块小白板,挥汗如雨地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权益”开始教起,接着又帮创始的“十八罗汉”,拟了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股份合同,叫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画押。

很多人都觉得阿里巴巴是草头团队,其实不是的~他们在创始之初,就拥有了国际级别的股权构架和视野。他们的成功固然有时代因素,也和自身的强竞争力不无关系。

但有意思的是,谈起阿里的成功,大家都能说出个大致原因

可当年的投行精英蔡崇信为什么千里迢迢跑来找了马云,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服众的答案,大家讨论半天也想不出为什么,最后只能一致认定为~

也许这无与伦比的忽悠能力才是马老师真正的必杀技~~~

恐怖的是,十年后,2008年。

马云的大忽悠术,又一次奏效了,这一次的人,是王坚博士,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08年,飞速增长中的阿里巴巴,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他们的用户。。。太多了~

可能没有人能想象,永远追求用户增长的互联网公司,居然会为用户过多而头疼。但事实是,当时的阿里,就面临着这个囧境。淘宝因为涉及海量商品和图片,以及超高频率的搜索次数,数据方面的需求无比庞大。甚至在2008年时,工程师发现,每天八点到九点半之间,服务器的处理器使用率都会飙升到 98%。离爆棚就差两个百分点。

更要命的是,这个问题,花钱也解决不了。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服务器用的是老外的,而老外们也没见过这样庞大的数据量。

2008年,即便中国已经加入 WTO,许多产品出口海外,但在科技领域仍然是个标准的“三无”国家: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自己的芯片,也没有自己的计算力系统。

购买国外产品,是所有企业的唯一选择。BAT也不例外

而当时的国外科技产品,大家总结为“IOE”

I(IBM,服务器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服务器俗称“小型机”)

O(Oracle,数据库提供商,他们的软件是著名的“甲骨文商业数据库”)

E(EMC,存储设备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是“集中式存储”)。

当年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总结一下就是,前台的网页设计抄的国外,中间的商业模式搬运的国外,后台的数据库直接用的国外。

手机和汽车行业,这个问题也同样泛滥,芯片是高通的,屏幕是三星的,摄像头是索尼的,自己弄个几十块的外壳,再找工厂组装起来贴上牌,手机就成了自己的。

(在当时的高科技产业里,中国只能吃到最低端的部分)

自主研发技术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词汇,大家更多的把力气集中在砸广告,铺销售,拉客户上。

阿里的数据库,就用的是甲骨文。

但照搬国外的老路子,在2008年,终于走到了尽头。

从2006年和2007年开始,业务快速增长的阿里开始面临世界级难题——数据库太大。2008年,阿里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Oracle集群。达到了20个节点,对比之下,亚马逊美国还只是17个节点。

阿里发现,再怎么买IBM的服务器,买甲骨文的数据库,也解决不了目前的情况了。超大规模的数据集群已经超过了系统原有的设计上限。

火烧眉头的阿里最终病急乱投医“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DBA(数据库管理员)全部找来,请到公司。跪求一个解决方法,结果发现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甲骨文,IBM、微软,能够为大家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

其实也好理解。老外的系统并没有服务过几亿人的需求,它们的工程师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自然也无法给予你答案。

老路子不行,新路子老师又教不了,你要怎么办呢?

阿里最终把目光瞅到了云计算上。

他们开始考虑,偶能不能,不再用甲骨文或者IBM的数据库,而是汇聚全公司的技术精英,开发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数据库,甚至是整个云计算操作系统呢?

甲骨文的结局,就此埋下伏笔

— — 风起青萍之末,浪成微澜之间

03 中二

在云计算时代到来前,无论传统企业还是IT企业,都困在各自的数据孤岛上。它们花大价钱自购服务器,设立数据中心,可随着企业快速扩张,服务器增配的速度往往追不上用户激增的速度,企业IT系统经常面临崩溃。有人开始思考,能否让大家共享服务器,按需取用计算资源?

1997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 K. Chellappa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讲,它很像现在流行的“共享经济”,大家共租一个服务器的池子,需要多少计算量都能从池子中舀到,你以后再也不用自己建池塘。理论上,它能大大降低企业的IT成本,提升系统稳定性,还能打破阻隔信息流通的数据孤岛。让一个个小岛,连成大陆。

也只有这样庞大的大陆,能解决阿里当时日益庞大的数据需求。

不过,最大的难题是,没人知道如何在不同服务器间“搭桥”,让小岛连成大陆

马云坚定的认为,王坚可以

在2009年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谈及云计算时。李彦宏旗帜鲜明地表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的态度含糊一些,他认为云计算有想象空间,但要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等几百年、几千年,到“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当下还为时过早。

只有马云一人对云计算充满信心。他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客户需要,如果大家不做,将来会死掉。

事后,有人评价~懂代码的李彦宏和小马哥看见了困难退缩了,不懂代码的马云反而无所畏惧。

也有人评价,这不叫无畏,这叫中二,

比马云更中二的,是云计算的命名,有多中二,大家自己看图感受。

整个云计算的操作系统被命名为“飞天”

以致于有人评价

何止是中二,简直是中二。

但这些中二,和偶下面要说的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马云斩钉截铁般相信的这个王坚博士,并不是什么技术大牛,也不是黑客达人,更不是什么计算机博士。而是一个~心理学教授。

嗯,和马云一样,一个不懂代码的老师。。。

【同志们,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你们这下明白了吗?】

实际上,当偶仔细的把阿里云淘汰甲骨文的历程仔细翻一遍后,偶一度觉得,老师这个职业,还真的是最适合当时的阿里云计算的。

2009年,淘宝宣布要放弃 Oracle,转投自研的数据库架构。八十多个 Oracle 工程师当场把负责人后羿堵在会议室。“你再说一句试试?”

但随后技术负责人很快给他们进行了洗脑:淘宝已经这么大了,如果现在不刮骨疗毒,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将来整个淘宝都会命悬一线,到时候大家还不是沦落天涯。

想通了这些,工程师们也冷静多了。最后一群 Oracle 工程师,就这样含着泪亲手拆了 Oracle 系统~~~

2010年,别人都不信任阿里云,只有阿里小贷被公司强制要求使用阿里云系统,因此是阿里云唯一的客户。但阿里云无休止的故障还是让阿里小贷负责人无法接受。一个寒冷的冬日,他和马云去西湖边散步,表示“马总,能不能放偶一马?”

马云继续洗脑~“不行,云计算是未来,哪怕阿里小贷死了,云计算都不能死”

还有次,阿里金融的胡晓明在忍无可忍后带着核心骨干跑到王坚办公室门口“讨说法”。胡晓明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只要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办成”,大有在王坚办公室打地铺静坐的架势。王坚无奈,一边洗脑,一边派出所有的技术工程师,驻扎在阿里金融的现场加班开发,只为了“让兄弟团队能过个好年”。

阿里云的数次关键节点,偶认为都是超强的洗脑能力帮助他们死撑了下去。换成务实点的负责人,一可能直接放弃,二可能无法安抚自己团队成员,三可能被兄弟团队打死~~~

但洗脑这事,治标不治本,无数的争议最终在2012年达到了顶峰,因为一般来说,三年时间足够判断一件事情到底靠不靠谱。2012那年,人们已经认定了阿里云不可能做出一套云计算操作系统了。

不仅如此,很多阿里的同事都叫王坚“骗子”。开始只在背地里说,后来,大家都不再忌讳,公司里也开始流传起很多骗子王坚的笑话。

“一个学心理的博士居然当上阿里巴巴的 CTO,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最终甚至公开在阿里内网上表示对马云和王坚的质疑。

许多人表示,这次,恐怕不是咱们不是马总忽悠了王坚,而是王坚忽悠了马总啊~~

分家散伙的大争吵也出现在集团高层会议上,所有高管分成支持和反对阿里云被撤掉的两大阵营,大家拼命地拍桌子,争论最激烈时差点打起来。

最终,马云顶住压力,说了一句,“大家就赌在王坚博士身上。”

事后有人评价“那种情况下,1000个CEO中999个都会选择放弃。”

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遵从理性。这也是程序员工程师做公司CEO的好处,很理性很务实,这样的公司,不会乱来,发展会很不错。

但事实证明,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有些时候,是不能遵从理性的,必须得做一些,不太理性,有点中二的事。

2008年,阿里云成立

2009年,在北京一间没有暖气的办公室里,阿里云工程师写下飞天的第一行代码

2012年,阿里云达到1500台集群规模,同年,淘宝向IOE动刀

2013年,支付宝最后一台IBM的小型机下线,同年7月,Oracle的数据库被“赶出”淘宝核心广告系统

2014年,阿里的成功“去IOE”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样本,一时间阿里的工程师团队变成了接待部门,各类政企来考察参观,取经“去IOE”;包括渤海银行、东海银行、吴江商业银行在内的超100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放弃传统数据库,转而向阿里云采购云计算服务。股市上甚至出现了“去IOE”概念股

同年,甲骨文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同一干甲骨文高管正式加入阿里云,就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技术业务总经理。

2016年,阿里云冲上了单集群 10K,进而实现了无限制扩展

2017年,飞天操作系统得到了中国电子学会15年以来的第一个特等奖。

2019年,Oracle中国裁员900人,并决定关闭中国区研发中心。

前尘往事,皆有因果。

直至今日,阿里云已占据中国近半的云计算市场,全球市场上,也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

很多人从甲骨文裁员这件事上看见了中年危机,职场焦虑。

甚至在裁员消息传开的那天,偶的微博下有人评论,他甲骨文的朋友,觉得自己公司的数据库产品,打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但不知道为什么,美国总部决定裁员。他想了很久想不出原因,所以最后只能认为,嗯,一定是美帝害偶之心不死~~~一定有阴谋~~

当时偶就觉得,偶去,到了现在一个甲骨文员工还能有这么天真的想法,那他们这输的真不冤啊。他们居然还没看见假想敌在哪,阿里云那么多客户你都不觉得眼熟吗?

如果将眼光拉长到十年的尺度,你会发现,这其实是阿里云历经艰辛,一路中二,最终将甲骨文拉下神坛的故事。

04 败局

而如果,你将目光进一步拉长,你会发现,阿里云的故事,又只是中国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浪潮下一个小小的注脚罢了。

2005,阿里战胜eBay

2010,谷歌退出中国。

2016,优步兵败滴滴,留下一句生而骄傲后走人

2017,海信甚至打出国门,将纵横中国市场多年的日本家电巨头东芝收购

2019,亚马逊退出中国

直到今天,华为小米OPPO等围攻之下,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跌破1%,小米华为甚至开始在欧美印度市场争夺份额。甚至引发美国干涉。

甲骨文的败退,不过是这一连串名单后,又一个新的名字罢了。

(时至今日,中美两国的顶级企业数量,已经相差无几)

所以有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当年风光一时的外企如今纷纷败退了,偶觉得核心本质就是中国企业崛起后,开始收复中国市场罢了。

外企的高利润高福利本身是建立在垄断技术上的,当中国企业纷纷开始产业升级,外企的技术被超过的时候,他们的竞争力自然就没了,随之而来的职场福利,所谓的光环,自然也就没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偶去采访一个甲骨文的离职人员时,让偶非常惊讶的是,她并不憎恨阿里云这个和他们抢夺市场的人。

“你知道吗?在那之前,老外们从来都不把大家中国经理人放在眼里,他们打心底里觉得中国产生不了好的企业家,一切决策,都要美国总部决定,大家只能执行。直到阿里把他们打的节节败退,他们才某种意义上重新正视大家。”

陈年创办凡客网前也曾吐槽:“美国人基本上不听你的,想做一份符合你理解的中国市场规划太艰难。”

对于外企的中国经理人来说,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远程遥控执行者的角色。

以前中国企业弱,即便远程遥控也一样打的国内企业溃不成军,但当中国企业全面崛起,咬着牙开始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时,外企的优势本就已经非常微小,此时还玩远程遥控那套,自然就只能关门走人了。

05 崛起

当大家将目光再一次拉长,大家又能发现,外企的败局背后,是改开40年来,中国企业全面崛起,夺回市场的故事。

2018年4月18日,三个男人的机场背影照在全网刷屏,年逾77岁,已经退休两年的中兴创始人侯为贵为了拯救中兴,重新出山四处奔波。

(照片上的三人从左到右分别是董事长殷一民、创始人侯为贵、总裁赵先明)

因为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进行禁售。而中兴的核心产品,从手机到基站,从交换机到路由器,对美国芯片依赖极强。

这意味着,中兴用完了目前的存货,很快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危机 — — 别说七年,一年都扛不住。

创始人由此不得不重新出山奔走。

这件照片点燃了许多人的情绪,有人同情年逾七旬的创始人,有人为中兴遭遇委屈,但更多的人则开始反思:大家死也要支持华为,否则中兴的今天就是大家的明天!

偶想,雷军看到这张图后,他的那个问题,可能也会迎刃而解

半年前他非常疑惑,同样是国产手机民族品牌,为什么华为是民族品牌,大家小米就不是呢?

现在看来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小米和中兴一样,都属于被美国一掐脖子,就不得不四处转机高抬贵手的公司。(小米自主芯片路线失败,主要也依赖高通的芯片)

在中美双方的贸易战中,他们都属于人质。

“对于中兴而言,问题很严重,但一定可以解决,偶相信国家一定会出面。虽然中国在半导体上的牌不多,但在其他方面的牌还挺多,一定能达成一个新的平衡点。“一位不愿具名的芯片专家在接受 AI 财经社的采访时曾经这样表示过。显然,美国的禁运,对于中兴来说,是一张立竿见影的筹码,能够逼的中国做出让步。

但华为,不太一样

他属于~~~能够让美国吐血三升的公司。

其实国人对民族品牌,民族骄傲的定位是非常模糊,但又莫名清晰的

你名声大,不一定是,你赚钱多,也不一定是

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一部又一部的电影非常明确的告诉你

什么叫民族英雄?横扫佛山,打遍津门无敌手?NO 都不行

你得把老外按在地上一阵锤才算,还得是什么俄国大力士,美国拳击手这样的八国联军硬角色才够含金量。

若是能让老外高喊三声,陈真你TMD给偶出来!!!然后几队洋枪队一拥而上打你一个

那你这民族英雄的形象绝对就坐实了

倘若正面打不过,还能逼得人家拉下脸来绑你家眷搞黑幕,那你民族英雄的牌匾,就真的是镶了金了。

任正非曾经开玩笑说,感谢美国替华为做的广告,偶相信这个玩笑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中国企业崛起的标志线— — 是能独立自主的打退外企。

两者缺一不可。

06 亮剑

而当大家将中国企业崛起的故事,放到如今中美两国贸易战的时代背景下,无疑又能看见,他们身上,映射出了更多的寓意。

刚刚偶总结过,中国企业崛起的标志线,是能独立自主的打退外企。两者缺一不可。

联想缺了一,百度的二底气不足。

而打的甲骨文重新重视中国经理人的阿里,和逼的美国不得不拉下脸来做小动作的华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阿里的中二病之前已经说了,有意思的是,

华为当年研究自己的芯片海思时,和阿里捣鼓阿里云,简直是如出一辙。

当时负责无线部门的余承东带着海思芯片上路,表示宁可手机卖不出去,大家也要研发自己的海思芯片。结果,连续推出了D2,P2等5款手机,均以失败告终,不论是网民调侃,还是公司内部,都充斥着各种下课的声音。

关键时刻,也是任正非站出来拍了桌子:“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偶。”

最终,海思芯片在多年试错前行后,终于靠着海思麒麟925在mate7这一战一雪前耻,从垃圾芯片跻身为世界一流芯片。

一样的希望渺茫,一样的历经艰辛,一样的咬牙前行,

偶觉得,这两个公司故事的背后,其实就蕴藏了,中国企业一路崛起,反超外企的最大秘密。

那就是他们不怕失败。

因为失败是创业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能在逆境中走出来,能够屡败屡战,是创业者的基本功。不论是大小马任正非,还是雷军,史玉柱、丁磊,都在创业的过程中九死一生。

他们不想失败,但并不害怕失败。

甚至他们明白,有些失败是你逃不掉的,很多人常常说的,“交学费”便是这个意思。

但是对于外企来说,则不一样。外企的环境不是创业者心态,而是职员心态。

创业环境可以容忍失败,但职员环境不行。你做错了,就要扣绩效扣KPI。甚至在很多外企,如果你两个季度完成不了任务就得走人。

因为外企总部在美国,不是人在管理你,而是一套系统在管理你。系统对失败是零容忍。久而久之,在外企工作的人都变成一种完美主义者——“对失败的本能性恐惧”

这样的特质,会导致你潜意识上的恐惧失败。进而导致你恐惧尝试,恐惧挑战,任何未知的,带有不确定性的事物,都会诱发你本能上的恐惧,你害怕做错了扣分,所以你不想做任何尝试。

很多大国企,也是这个情况。

不敢妄动的大国企大外企,就这样被勇敢尝试勇于探索的小创业者们,借着时代浪潮掀翻在地。

可以输给对手,但决不能输给恐惧

这,便是白手起家的马云任正非们击败外企巨头们的终极答案。

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叠又一叠的专利申请,永不停歇的技术升级告诉跨国巨头们言之凿凿的事实。

— — 500强外企架起一个分部就能舒舒服服占领中国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也是当年筚路蓝缕一穷二白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终极武器。

偶可以被对手打败,踏在脚底三年八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但偶永远,永远,永远都不会屈服。

参考资料:

1 华为手机往事

2 为什么外企里的人不敢创业?

3 阿里云这群疯子

4 杭州造云计

5 为什么华为是民族骄傲,小米就不是?

6 华为也看不清时代的方向

7 2019互联网退潮:当理想已成往事

8 你向往的北京CBD,外企正排队逃离


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 网络|
  • css轮播图自己换图片 |css成本
  • css轮播图自己换图片 |css成本 | css轮播图自己换图片 |css成本 ...

    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 网络|
  • git如何修改文件名大小写? - 网络|
  • git如何修改文件名大小写? - 网络| | git如何修改文件名大小写? - 网络| ...

    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 网络|
  • css红底半透明 |纯css 单选框 多选框
  • css红底半透明 |纯css 单选框 多选框 | css红底半透明 |纯css 单选框 多选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