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李忠①,原悼王李孝②,
泽王李上金③,许王李素节④,
孝敬皇帝李弘⑤,章怀太子李贤⑥,
唐中宗李显⑦,唐睿宗李旦⑧。
唐太宗李世民的14个儿子少有善终,但当唐高宗李治的儿子,甚至还不如当唐太宗的儿子。
△唐高宗李治
乍一看,李治的儿子中足有三位皇帝,似乎还挺荣耀,但实际上,每一位都是一部辛酸的故事。
就让大家从第一太子李忠①和第二太子李弘⑤说起。
嫡庶殊途,祸福相依1、“第一太子”李忠①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为宫人刘氏所生,当时李世民尚在,见李治有了长子,自己又添孙儿,十分高兴,大宴群臣。
但这改变不了李忠身份低微的事实。
恰好唐高宗的原配王皇后无子,正需要收一名嗣子巩固地位。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李忠认王皇后为母,摇身一变成为嫡子,而王皇后则保举李忠成为了太子。
原本有王皇后在,李忠的地位就无可动摇。谁知道后面武则天崛起,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之后,硬是把王皇后整废了,自己上位成了新皇后。
如此一来,在武后党羽的运作下,失去嫡子身份的李忠,很轻易地就被废黜了太子之位,改立武后的长子李弘为太子。
李忠被废后,受封梁王,但日子却不好过,天天惊恐不安,恶梦连连。因为历来废太子难有好下场,何况武则天的手段更是毒辣至极。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精神折磨,使得李忠变得行为诡异——穿女人的衣服防备刺客、沉迷占卜以确认吉凶。
显庆五年(660年),这种不符合身份的举动被唐高宗得知,便将李忠贬为庶民,前往黔州,囚禁的地点正是当年关押李承乾的故宅。(李承乾:太宗朝废太子)
可叹高宗对自己的庶子冷漠无情,说弃就弃,实在算不得一名合格的父亲。
麟德元年(664年),李忠即便被囚禁,武则天也不准备放过他。正好武则天想铲除得罪过她的王伏胜和上官仪,而这两个人又都曾事奉过李忠,正好“三人打包”一起被诬告谋反,之后李忠被唐高宗赐死于囚禁之地,死时年仅22岁。
神龙元年(705年),也就是武则天刚死不久,第一太子李忠才被平冤昭雪,追封燕王。
△高宗与武后
唐高宗李治实在是过于纵容讨好武后,为了她完全摒弃亲情,对自己被冤枉的亲儿子也能痛下杀手,昏庸狠心到了这种地步,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李忠作为诸子中第一个被武则天整死的皇子,命运可谓是大起大落。他的人生因为王皇后而腾飞,也因为王皇后而被卷入政治旋涡,重挫至死。
福祸相依啊,不管是哭是笑,都可以不用那么心急。
2、“第二太子”李弘⑤
李弘是高宗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生前没做过皇帝,但是死后却成了皇帝。
王皇后被废后,李忠也相继被废,身为嫡子的李弘被立为新太子,时年5岁。
李弘自幼仁孝好学,口碑极佳,深得高宗宠爱,对他寄予厚望。
在偶看来,李弘有些类似于曹操的儿子曹冲,仁德又不失聪慧,是古代帝王都很钟意的储君人选。
△李弘
可惜,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去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24岁,高宗十分悲痛,破例追赠他为孝敬皇帝。
尽管爹宠妈疼、稳坐储君,万千气运集于一身,然而李弘自幼体弱多病,却是没有寿数享用这样的福泽,英年早逝了。
偶推测可能是武则天当尼姑的生活压抑凄苦,使得头一胎的李弘先天不足,所以才久病不愈。
另外,史料中流传有一种观点,认为李弘是武则天毒杀的。理由是太子李弘挡了武则天进军皇权的道路,还要求释放被幽禁而不得婚嫁的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义阳、宣城二公主都是萧淑妃所生,萧淑妃是武则天的死对头,被武则天扳倒杀死)
偶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李弘是武则天从感业寺刚回宫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这对地位不稳的她是极大的安慰。再者,李弘自幼体弱多病,监国时期甚至虚弱到无法理政,全无长寿之相,武则天就算够狠,也根本没必要这么急着下手。
李弘比李忠幸运,因为他有一个后来居上的娘亲,和真正疼爱他的君父,他的太子当得最是稳固顺意。
但李弘又没比李忠好到哪去,因为他也只比这位大哥多活了两岁,在最该活跃的年龄反而凋零了。
可再联系后面武则天的大开杀戒,李弘的早逝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幸运,毕竟像李贤⑥那样的遭遇,恐怕会让仁德的李弘⑤内心崩溃。
冷酷无情,亲疏不论1、“第三太子”李贤⑥
李贤是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他丰神俊秀,才思敏捷,同样受到高宗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⑤猝死后,李贤被立为新任太子。在此期间,李贤三次监国,赢得了朝野上下广泛好评,高宗对他也是赞赏有加,但与母亲武后的关系却是越来越坏。
母子的矛盾很明显,武后的政治野心随着李治的病重而膨胀得不可抑制,而身为未来皇帝的李贤却很看不惯强势干政的母亲。
△李贤
说白了,在皇权面前,哪怕是母子也没得谈,双方互不相让,明争暗斗时刻发生,占据劣势的李贤常感惶恐不安。
仪凤四年(679年),武后宠信的术士遇刺身亡,由于这个术士曾经说过不利于李贤的话,因而李贤对他一直持有敌意,这也使得武后怀疑是李贤下的黑手。
虽然武后一直希望案件能牵扯到李贤,可是查了一年也没有头绪,一时还拿不下李贤。
调露二年(680年),武后安排人揭发李贤谋反,并派人在其家中搜出铠具数百件,之后李贤因谋反罪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于长安。
李贤显然是被冤枉的,人家本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做得风生水起的,干嘛要去当叛党,最大的叛党反而是武后自己。
囚禁了约三年,李贤又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州(四川),衣衫褴褛,好不凄惨。
又转过一年,高宗已死,武后掌权,便派亲信大将丘神绩前往巴州,逼李贤自尽,享年30岁。
直到唐睿宗时期,李贤才被平反,追谥章怀,所以历史上习惯称他为章怀太子。
李贤是第二个被武则天整死的皇子,而且还是亲生儿子,相比较李弘⑤而言,李贤⑥所处的政治环境更加恶劣,在老妈心中的地位更低。
2、泽王李上金③
李上金是高宗第三子,宫人杨氏所生,武则天厌恶杨氏,因而连带着也厌恶李上金。
被武则天厌恶的人,还能有什么好下场,高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还比较收敛,只是使绊子敲打,并改封泽王。
等到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已经大权在握,准备登基称帝。不用武则天亲自指挥,下面的党羽便识趣地主动铲除异己。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让酷吏诬告李上金③和李素节④谋反,于是二人被召回洛阳,接受酷吏审理,李上金不愿面对酷刑,在狱中自杀,死时推测应不超过48岁。(长子李忠643年出生)
3、许王李素节④
李素节是高宗第四子,为萧淑妃所生,以才思敏捷、勤勉好学著称,为高宗所喜爱。
△幼时李素节
然而,他的母亲是武后的死敌,因而武后对他的打压更重,没事就在高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渐渐使他失去高宗的喜爱。
萧淑妃被处死后,李素节屡受打压,甚至外调任官,并不得入朝陛见。
到了仪凤二年(677年),李素节干脆被迁往岳州,终身监禁。
嗣圣元年(684年),高宗去世,武则天为稳定局势,进封李素节为许王。
载初元年(690年),李素节④与李上金③被一同诬告谋反,李素节奉召回洛阳,走到城南的龙门驿时,就被武则天的党羽缢杀,享年43岁。
值得一提的是,李素节入京的途中,看到有人发丧痛哭,联想自己死期将至,不禁感慨:“能生病而死已经算是有福分的,相比自己这种即将受刑而死的人,还有什么好哭的呢?”
都说虎毒不食子,母爱重如山,但这些只是对普通人而言的,对于冷酷铁血的武则天来说,那都是浮云。
△萧淑妃
连亲生的李贤⑥照样被迫害至死,毫不手软,更何况是其他女人生的李上金③和李素节④呢?当然也包括最早被害的李忠①。
未被武则天害死的皇子:好死不如赖活着1、原王李孝②
没被武则天害死的皇子中,有一个比较特殊,那就是老二李孝,生母是宫人郑氏,他是自己早夭了,以致于武则天还没来得及害他,去世时的年龄推测应不超过两岁,追赠原王,谥号悼。
死者固然悲惨,但是生者也未必过得好,最后的两位幸存者是唐中宗李显⑦和唐睿宗李旦⑧。
2、“第四太子”李显⑦
李显是高宗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亲兄李贤⑥被废后,他按顺位顶上,成为新任太子。
不得不说,李显为人昏庸无能,是历任太子中最差的一个。不过不要紧,正好武则天喜欢,因为容易摆布。
△李显
果然,唐中宗李显继位不到两个月就开始昏招迭出,武则天顺势就把他拿下,贬去了房州(湖北),一待就是十几年,吃尽了苦头,直到武则天执政末期才得以返回京城。
神龙革命之后,武则天还政大唐,李显复位,二次登基为帝。
不过李显二次继位后,完全看不到长进,十几年的苦都白吃了,又是放权韦后,又是重用武氏余孽,以致于大唐朝政很快又变得乌烟瘴气。直到710年,55岁的李显去世,大唐本该有的中兴局面迟迟未见,反而开始酝酿起另一场危局。
3、“太上皇”李旦⑧
李旦是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为人恭谦好学,精通书法,才能比李显⑦强得多。
不过才能这东西,碰上武则天一概没用,唐中宗李显被废后,唐睿宗李旦继位,成了武则天手中的新傀儡,被圈禁在宫中,失去了人身自由。
前面的兄长们几乎个个都栽在武则天手上,李旦识趣地向彪悍的老妈认怂,武则天在血洗了李唐皇室之后,于690年登基称帝,改唐建周。
△李旦
武周时期,李旦被迫改姓武,并且始终处于武氏党羽的陷害围攻之中,可谓是度日如年,险象环生,几度性命垂危,还好李旦气运尚在,最终艰辛地挺了过来。
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之后中宗想加封李旦为皇太弟,被李旦坚持拒绝。
中宗驾崩后,韦后专权作乱,扶持李重茂为傀儡皇帝,企图成为武则天第二。为了清除障碍,韦后企图杀死李旦和太平公主,结果阴谋泄露,李旦之子李隆基抢先发动政变,将韦后集团一举拿下。
之后,李旦被儿子李隆基推举上位,二次称帝。在位两年后(712年),禅位给了儿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直到716年去世,享年55岁。
李显⑦和李旦⑧,虽然侥幸在武则天的恐怖统治下存活,但都经历了十几年的残酷折磨,只不过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处境都是朝不保夕。
想必他们当时也有过生不如死的念头,可能也羡慕过几位兄长的早日解脱。
结语综上,唐高宗李治八个儿子中,最优秀的是李弘⑤,其次是李素节④、李贤⑥、李旦⑧三人。
如《旧唐书》所言:
“高宗八子,二王早世,为武后所毙者四人,章怀以母子之爱,颖悟之贤,犹不免于虎口。况燕、泽、素节异腹之胤乎!覆载胡心,产兹鸩毒,悲夫!”
纵观唐高宗一生,功绩不少,才能也有,但在家事上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偏宠一个武则天,祖宗江山拱手送人;
八位皇子,被整死四个,早逝两个,剩下两个也是遍体鳞伤,几乎丧命,这一帝一后心中可还有半分亲情?
不知李治到了黄泉之下,太宗李世民会如何修理他。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点赞,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