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每个调不同在什么地方?
让大家回到十二平均律被广泛使用之前的年代,在那个时候,有着许多被使用的律制。那个年代的人还不具备把2开十二次方的能力,所以全音半音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
拿经典的五度相生律举例。在人类的数学水平还不具备把2开12次方的时候,毕达哥拉斯最早说,既然纯五度(频率比为3:2)是除了八度(频率比2:1)之外最和谐的音程,那么大家可以把12个音建立在纯五度的基础上。如果以C为基音,那么大家先推出G和F的频率,因为乘除三分之二相对于开平方根要好算得多。然后再通过G和F推出D和Bb的频率,再推出A和Eb的频率,直到推出全部十二个音。
但是这样有个什么问题?C和D的频率比是8:9,也就是(3/2)^2/2,C和E的频率比是(3/2)^4/2^3=64:81,算下来D和E的频率比也是8:9,那么五度相生律的大二度就是以8:9的频率比来定义。以十二平均律使用的把一个半音分成100份的音分来算,8:9的频率比是204音分,比十二平均律的大二度高了2%。别小看这2%,像是D,E这种差别不大的音也许听不出来,那么F#这种要推导很多次的音,就感觉走音很多了。既然五度相生律的大二度比十二平均律要更大,与之相对的就是E到F,B到C之间的小二度要比十二平均律更小才能保证高八度的频率正好是两倍。在五度相生律中,小二度只有90个音分,比十二平均律少了10%!
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偶专门打开Logic,给大家做了一个律制对比的小音频。
Tuning.mp3
第一段是十二平均律的A大调音阶,第二段是五度相生律的A大调音阶,也许大家单独听听不出来什么区别,所以第三段偶让他们两个同时演奏,明显的大家能听出mi,la和xi,也就是C#,F#和G#有走音。这也就是偶之前说的,越按照3:2的频率比推导,到后面钢琴黑键上偏差越大,这2%的差距越积越多就会导致音跑偏。
好了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流传说每个调都有他特别的色彩,因为在十二平均律出现之前,每个半音之间的距离是不等的,所以一首曲子用不同的调来写,产生的音响效果会完全不同。但是自从十二平均律开始被广泛应用到音乐作品之中过后,这种音响色彩就消失了。
偶是吹笛子的,不同的调需要不同的笛子来吹。G大调的小梆笛吹出来的声音和C大调的曲笛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在写作民乐的时候,考虑用什么调让相应的乐器发出合适的音域就显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