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一条中山路,有且只有两个人摆摊,而且都是卖烧饼。人称烧饼A和烧饼B。
这俩摊的烧饼价格,A和B自己说了算,因为无人监管。每个烧饼成本是1块钱。
A和B做烧饼这手艺,师出同门,节奏神同步,因而他们烧饼的库存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惨淡,一个来买烧饼的人都没有。
A和B商量着,总得干点什么,来打破这不活跃的市场吧。
于是,A和B的游戏开始了。
第一天,A花1块钱买B一个烧饼,B也花1块钱买A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第二天,A再花2块钱买B一个烧饼,B也花2块钱买A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第三天,A再花3块钱买B一个烧饼,B也花3块钱买A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这个游戏很像丢沙包有木有
于是在整条中山路的人看来,烧饼的价格飙升,短短一个月,每个烧饼居然卖到30元。
但只要A和B手上的烧饼数量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被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
烧饼”市值”增加了很多,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A和B的身价都被抬高了。
路人C,一个月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1块钱一个,现在发现是30元一个,他震惊了。
又一个月后,路人C发现烧饼已经是60元一个,他惊呆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路人C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了,此时的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150元的”目标价”。
在股市里,路人C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美其名曰研究员。
在烧饼A、烧饼B和路人C”赚钱”的示范效应下,中山路上买烧饼的路人前赴后继,参与买卖的人争先恐后。
烧饼价格不断创新高,所有的人都喜出望外,神奇的是: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你想想,这个时候,A和B谁手上的烧饼,库存越少,也就是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赚钱了。
参与买卖的人,谁手上的烧饼卖掉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已经把烧饼卖掉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涨。
问题来了,到底是谁亏钱了?
答案:谁也没有亏钱。
分析:因为那些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核心资产,也就是市场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
问题又来了,难道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
答案:当然不是。
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出现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合理定价,应该是每个1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涌现了一批做烧饼的,而且价格都是每个1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而已(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出现任何一个假设,那么这一天,手头还拿着烧饼的人就亏钱了。谁赚钱了呢?当然是手头拿烧饼最少的,也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听起来是虚构的,其实就发生在大家身边。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高位站岗,是接盘侠,特别傻,然而你偶又何尝不是呢?
结论: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不要老幻想自己是一把镰刀,其实很可能是绿油油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