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顾一下都是什么人去乡镇开诊所去了?
偶是1991年7月毕业于辽宁的一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由于种种原因被分配到了一家二级甲等铁路医院。1992年,由于和领导关系紧张并且和医院急诊科的同事发生矛盾,被下放到医院下属的乡镇铁路卫生所上班。记得卫生所所长是原来的门诊部主任,偶当时还傻傻的问:“主任,怎么您医院那边不再回去了?”好像主任回答:“还是卫生所好,舒适,没有压力。”偶在这个卫生所呆了一个多月,员工就三人,主任和偶还有两个护士。后来才知道,这个卫生所的所长是如何变得如此有钱?!那个时代,铁路职工因为看病免费,能够变相截流出不少药品,由于从医院开出来的药不花钱,成本省了,结果可想而知。
那些医院里头脑敏捷的医护人员,也和领导搞明白关系了,这些人大多数是夫妻,什么老公是医生,老婆是护士、检验科的、血液透析科的等等。纷纷跑到医院的沿线乡镇承包卫生所去了,这也就是偶所知道最早的去乡镇开小诊所那批人。现在看来,夫妻店最赚钱,无本生意更赚钱。不过这只是中国大概这30多年的萌芽阶段,也只有这些人敢淌最早这泼浑水。
其次,在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什么时期去乡镇开诊所?去开什么规模、哪些模式的诊所?
偶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很关键。应该是越早越赚钱,当年,应当是30前吧。莆田系基本垄断民营医疗市场,以承包、租赁医院的男科、妇科科室为起点,逐步扩张规模,因为他们看到其中的利润了。那么话又说回来了,莆田系怎么不去乡镇开诊所呢?因为他们清楚,毕竟乡镇诊所只是医疗体系区域中的山寨,不是他们图谋的战略扩张归属地。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各类私营诊所的运营和管理已经完全进入法治化轨道。医疗纠纷也成为困扰乡镇诊所发展的瓶颈,在当下继续开启、复制曾经暴利敛财的医疗模式,可以偃旗息鼓了。
另外,文章提到的核心文字“都那么有钱”,这句话的内涵是具体有多少钱算有钱,还加个“都”字,挺有意思的。
不客气说,曾经那个5元/支的注射剂可以卖到500/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说有钱,还是说早期开乡镇小诊所的那部分人,他们现在已经开设门诊部或者民营医院或者医疗健康有限公司了。他们有多少钱?这与能力、技术和运气有关,不过人家赚几千万能告诉你吗?如果是普通医疗技术水平的话,在不出现医疗纠纷的前提下,在曾经的时代可以告诉大家,二十年挣300万绝对没问题的。不过现在已经不是开诊所的时候了,不客气的说,赚个小钱,饿不死就是幸运的。奉劝各位,能不开,就不开。麻烦不说,医疗风险太大了。
再者,医疗利润的问题,这是个商业秘密,偶可以说,偶在不下五个乡镇诊所工作过。如果诊所自己配药,肯定有钱赚,举个例子,有个患者感冒了,可以将四种或者五种口服片剂混在一起,患者也不知道都是哪些药,包括哪些中药和西药,还认为这家诊所有祖传秘方呢?!如果和药店一样的药,都去药店买了,这个诊所开不开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你懂的。所以以前在乡镇开诊所的确实有钱,是因为那个赚钱的好时代让他们遇到了,再高的利润也是曾经,终结的时候已经到了。
个人观点/作者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