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应该很好理解,比如一座大山阻碍两边的通往,此时把大山挖隧道不就解决了从山这头到山那头的问题了。由于IPV4通往IPV6不是很顺利,因此用隧道技术-Teredo就可以解决,与人挖隧道道理如出一辙。区别就是互联网协议中的隧道是虚拟的,而此隧道是看的见。
为什么要用隧道技术,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还得从互联网协议IPV4说起。IPV4的地址是32位应该知道,理论上来说就应该有2^32(约43亿)个可用的地址。随着近些年互联网飞速发展,尽然出现IPV4这么多地址用完了,猜想当时的设计人员可能也没有考虑过地址会用完的一天,地址耗尽时间尽然在2011年2月3号,可想而知互联网发展的多么迅猛。既然IPV4地址耗尽了就要有新的互联网协议来顶位,于是IPV6互联网协议问世了。虽然IPV6地址为128位,目前是用不完的。但是IPV4协议拥有广泛的网络基础设施,绝大多数设备跟IPV6不兼容,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IPV4积累了大量用户,完成从IPV4过渡到IPV6难度较大,存在的问题也多。
为了是IPV4过渡到IPV6进行的顺利,通道技术的应用广泛起来。隧道技术指的是将IPV6数据报文封装在IPV4数据报文的数据部分或数据部分的负载中,由一整套IPV4机制传送至目的端,然后将IPV6数据报文还原出来。从隧道技术的阐述,可以看的出隧道技术的本质就是一个封装和还原过程。
最开始用的是6to4和ISATAP隧道技术,但是在这之前为了缓解IPV4地址枯竭问题,采用了大量的NAT网络(网络地址翻译),导致绝大多数NAT设备只支持TCP和UDP等几种较常见的报文转发,故此两种隧道很难穿透NAT。于是,新的隧道技术诞生-Teredo,它就能穿透NAT通往IPV6,从而推动IPV6的普及,同时取代IPV4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题目说的理解Teredo,其实就是连通IPV4与IPV6的通路,实现IPV4顺利的过渡到IPV6而采用的一种隧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