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绘本开始
幼儿园大班孩子,有一天给他讲课一个绘本《王牌小汽车》,大致的意思是:
有一辆小汽车想在“王牌汽车大会”赢得第一名。他开始想办法:首先他去咨询每辆车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车,收集到的数据喜欢红色5人,喜欢蓝色的3人,喜欢黄色的1人,喜欢白色的4人;接着问喜欢什么数字,得出数据;再问喜欢什么轮胎;最后小汽车开始改装,把自己涂成红色,车门上喷上大家最喜欢的5和7,换上大家喜欢的大轮胎。
比赛那天,焕然一新的小汽车最终获得了“王牌小汽车”称号。
这个故事给孩子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数据分析有用,二数据分析是好的解决事情的办法。
2.布置任务
那会孩子刚学拼音,偶就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分析六一儿童节他们的小朋友让父母买什么礼物。
偶给他做了一个表格,跟他一一对清楚每个同学的位置,选出最常见的几种礼物:书、小汽车、爱莎公主裙、卡片等,如果其他的情况,自己写拼音,实在写不出来,画出来。
然后跟老师沟通,老师答应帮忙他做这件事。
第二天放学回家,他很激动,告诉偶利用中饭后午睡前做了调查。
偶带着他分析了这个调查:
1参加调查有效人数:没来的、不愿意说的除外,其他的都算数。
2.归类。学习用品的有多少人,玩具的有多少人?不知道的有多少人?
3分析。共30人,有效数据是23人,4个小朋友表示不知道。想要玩具的11人,想买书的3人,想买宠物的2人,想买所以的1人,其他3人。
4.得出结论。你们班喜欢玩具的小朋友多,爱学习的少。
哇,小朋友乐坏了,拍手大笑。第二天跟老师汇报,老师坚持让偶去做了一个数据分析课。
3.方法拓展
后来他还用这个方法竞选了班长。
今年年初疫情,大家每天收集数据,根据数据预测了第二天的数据。
不知道这个方法会不会影响他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选择?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