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是Fitbit败给了苹果和小米,只是市场的发展和选择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出现。
智能穿戴设备诞生,本身有两个原始推动力:
第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在2007年iPhone诞生开始,智能手机彻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后谷歌又推出了安卓系统,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了软件生态的多样性,同时也就催生了围绕手机为核心的周边硬件产业,穿戴设备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是传感器集成的发展,后功能机时代,也就是诺基亚推出各种搭载塞班系统触摸屏的手机期间,手机传感器也开始大力发展,最初安装一个光线传感器就很新鲜了,后来逐渐加入了重力传感器、三轴陀螺仪、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心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等,各种传感器的成熟,才使得可以集成到穿戴式设备中,实现各种各样的检测功能。
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体验的本质差异,实际差异在于显示屏:
无论是Fitbot,还是另外一家比较早期做智能穿戴设备的企业“Jawbone”卓棒,早期的产品都是以智能手环为主,都是曾经做到了千万级别的出货量。偶2014年购买过一款“Jawbone”手环,用了一个月后,自己的感觉就就是两个字“没用”。因为智能手环在当时没有显示屏,只能做一些很基础的功能,来电震动通知、震动闹钟、睡眠监测、运动计时、步数监测这种目前很多手机都可以实现的功能。你很难想象花了1000多元就买了这么个玩意儿,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米199元的手环推出来,很快就占领市场了。
其实差异的核心就在于是否有显示屏幕,有了显示屏,你信息展示的纬度就不同了,从单纯的通知提醒升级到了传达内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ppleWatch,苹果给了用户一个尽可能大的空间,去代替手机做一些事情,比如说阅读信息、查看推送通知、天气预报、运动信息、回复聊天消息、播放音乐打电话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生产力完全不是在一个维度的两种产品。
Fitbit的失败,最终败在缺少生态上:
那么很多人说了,人家Fitbit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外观也漂亮,价格也实惠,为什么还是死了呢?换个角度看问题,2019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名苹果、第二名小米、第三名华为、第四名三星、第五名Fitbit、剩下的统一归类到”其它“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前五名里面,有四名都是做手机的厂商……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无论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怎么发展,它们始终只是手机的一个附属配件存在,目的不是为了取代手机,而是帮助人们更好的使用手机。所以本质上来说,手机厂商来做智能手表或者手环,更有优势,用户基数已经存在,软件和系统生态也有,可以配套做很多功能的开发。苹果甚至已经独立了AppleWatch的应用商店,准备独立为手表打造应用生态。这些优势都是Fitbit不存在的。
所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你一出生就注定会被抛弃。